[中国赞]8月10日,重庆4岁半男孩冉冉与1岁妹妹在客厅玩耍时跑进主卧,房门意外反锁。父母尝试开门近10分钟未果,冉冉隔着门喊:“爸爸,我从窗子翻出去就能出去了!”爸爸心里一惊:自家那可是22楼啊!他拼命喊孩子不要去,可是为时已晚。 (信源:大象新闻——四岁幼童从22楼坠落 全身多处骨折) 重庆一个看似普通的夏日午后,却发生了一件足以让所有为人父母者心头一颤的惨剧。当一个年仅4岁的稚嫩生命,从一栋高楼的22层坠落,近70米的距离,任何成年人往下看一眼都会腿软的高度,他却掉了下去。 这不仅仅是一个不幸的事故,更是一道血淋淋的考题,摆在我们所有高层住户面前,警示着每个家庭可能存在的“万一”。 那个名叫冉冉的孩子,此刻正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他的全身多处骨折,颅内损伤更是严重。医生给出的诊断冰冷而残酷,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艰辛。 而他的父母,邓先生和妻子,不仅要承受儿子与死神拔河的巨大痛苦,还要面对每日近万元的天价医药费,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甚至背负债务的家庭,彻底陷入了绝境。这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无疑把他们一家拖入了深渊。 揭开这血淋淋的现实,并非为了消费苦难,而是想让大家正视头顶上那个可能随时降临的“万一”,从而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然而,究竟是怎样的“万一”,能让一个家庭从寻常的幸福瞬间跌入深渊? 时间回到那个令人窒息的中午,在重庆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里,邓先生和妻子正在厨房忙碌着准备午饭。4岁的儿子冉冉和一岁多的妹妹在客厅里嬉笑玩耍,一切都如同往常般温馨宁静。 就在这时,孩子们正在玩闹,但没想到跑进主卧后却不小心将门给反锁了。门内,是两个无助的孩子;门外,是心急如焚的父母。 邓先生的妻子冉女士首先听到儿子焦急地呼喊,她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上前尝试开门,但那扇门纹丝不动。 邓先生也随即赶来,一边大声安抚被困在房内的冉冉:“宝宝别怕,爸爸马上就进来。”一边想尽办法开门,他找工具,找钥匙,用尽所有力气,可那扇门就是紧紧闭着,像是被死死焊住,隔绝了内外。 就在这时爸爸也赶紧拨打开锁公司的电话,还安抚冉冉不要乱动。但是小小的冉冉却说,没事的爸爸我从窗户爬出去。但是没想到就在这时小小的冉冉已经靠近了窗户。等打完这个电话后却发现屋内早已没了声音。 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涌上心头,他顾不得其他,赶紧找来锤子,砸坏了卧室的门锁。门开了,屋里却空无一人。而这这是也看见了防盗窗已经变形了,可以让一个孩童钻过去。 而这时他走到窗户边就看见楼下,蜷缩在绿化带里的,正是脸部朝下,不停抽搐,呼吸急促,呼喊也没有回应的儿子。那一刻的崩溃与绝望,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 很多时候,毁掉一切的,恰恰是那些平时毫不起眼的“小事”,它们在特定的时刻,汇聚成一个致命的闭环。一扇凑巧被锁上的门,一个没有足够防护的窗台,甚至一把能让孩子垫脚的椅子,都成为了将孩子推向深渊的帮凶。 悲剧发生后,争论谁对谁错,意义其实不大。更紧迫的是,停止无谓的指责,立刻审视自己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迅速付诸行动。 网络上不乏对这对父母的指责,但平心而论,有多少高层住户的家里,是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所以,别再用嘴告诉孩子“那里危险”。而是用实际行动将家里的有危险的地方给做好防护。在守护孩子生命这件事上,我们没有任何失败的余地,一次都不能有。 冉冉这个4岁的孩子,还在ICU与死神顽强抗争,而他也给我们上礼沉重的一课,在你认为安全的地方,对于孩子来说不一定也安全。 孩子的生命,更是如此。它脆弱,经不起任何一次“万一”的试探。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悲剧发生的时候,任何一丝侥幸都是推波助澜。 你家的窗户,真的安全吗?我们究竟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这扇本应带来光明的窗户,不再成为孩子坠落的深渊?
“未满18岁也该严惩”:广西,两名年轻人来到一名留守男孩家中,让男孩在软件上借钱
【1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