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在意,结果过了一会儿,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儿子则趴在座位下,等她发现时,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一气之下,将车企座告上法院,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要求赔偿200万!法院判了!
夫妻俩有个 2个孩子,5 岁的闺女和 2 岁 7 个月的儿子。那天丈夫开着商务车,拉着老婆和俩孩子出门。老婆坐在第二排右边,闺女坐第二排左边,小儿子在第三排左边座位上玩手机。
闺女嫌座椅太高了,就独自将座椅调矮,丝毫没有注意到,后面弟弟被座椅压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妻子瞅见闺女把座椅调得很低,转身才看见座椅压着儿子的头,孩子趴在座位底下,喊他也没反应,这才发现儿子没了呼吸。
等发现不对劲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 “完了完了”。
之后夫妻俩把汽车公司告了,觉得那车的座椅调节没有自动感应回缩功能,是设计缺陷,要求厂家公开道歉,赔偿医疗费等一共 200 万。
法院说,车辆已经尽到了警示义务,是父母没看好孩子,驳回了他们的诉求。
夫妻俩痛失孩子的心情能理解,可把账全算给车企,实在说不过去。
2 岁多的孩子在车里,本就该眼睛盯着点,喊了没动静还不管不顾,这明显是没尽到当爹妈的心。座椅调节是再平常不过的功能,只要家长上点心,哪能出这种事?把孩子的不幸赖到座椅设计上,纯属找替罪羊。
带孩子出门,保证他们的安全比啥都重要。这么小的娃在车里,视线都不能离开太久,更别说喊了没回应还慢悠悠的。这对父母的粗心大意,才是悲剧的根儿。
法院判得在理。车子该尽的义务都尽到了,问题出在父母身上。他们没看好孩子出了意外,倒想着让别人买单,这种做法不光离谱,还透着一股子推卸责任的怂劲儿。
“出了问题先怪自己”,遇到事儿先想想自己哪儿没做到位,才是正经态度。这对夫妻要是早点上心,多看看孩子,悲剧或许就能避免。也给其他家长提个醒:看孩子别走神,责任扛起来,别等出了事儿才追悔莫及。
鱼怕水
如果法院真这么判,我给法官点赞。不是谁弱谁有理,谁闹谁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