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华国锋展现出一种言行十分严谨的风貌。尽管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待遇,有权利到全国一些地方进行走访,但他选择很少离开北京,更是坚守着一个原则,即从不议论时政。 华国锋,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1921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县一个普通家庭,原名苏铸,从小就投身革命,后来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岗位。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然而,1981年,他主动辞去这些职务,退居二线,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晚年的华国锋展现出一种言行十分严谨的风貌,尽管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待遇,有权利到全国各地走访,但他选择很少离开北京,更坚守着一个原则:从不议论时政。这不仅让人敬佩,也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他背后的信念和故事。 华国锋退居二线时才60岁,对于一个曾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来说,这年纪完全可以继续活跃在政坛。可他没有选择争名夺利,而是搬到了北京西皇城根的一处四合院,开始了低调的生活。这地方不算豪华,但挺安静,院子里还有一片小果园,种了葡萄、苹果、樱桃啥的。他和夫人韩芝俊每天早上就忙着收拾园子,种点花草,弄弄果树。他特别喜欢种葡萄,还专门找专家学过技术,院里的葡萄架最多时有五六十个品种。到了丰收的时候,他会自己摘了葡萄洗干净,分给家人和工作人员,那种满足感写在脸上,特别接地气。 他这生活看着简单,其实挺有规律。早上喝点牛奶,吃个蒸蛋羹,饭量控制得死死的,因为晚年得了糖尿病。中午吃点自家种的白菜、萝卜、南瓜,配上山西拉面或者刀削面,偶尔整点煮羊肉,但他从不碰海鲜。下午就在书房练练书法,写得最多的就是毛泽东的诗词,颜体字练得挺有劲道。他的字还在张家界、华山这些地方展出过,不过到2002年,他担心假货太多,就不对外题字了。晚上呢,他就跟孙子孙女一块儿看电视,喜欢看《铁臂阿童木》,那慈祥的样子,跟普通爷爷没啥两样。 虽然退下来了,华国锋还是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按理说,他完全有条件到处走走看看,甚至发表点看法。可他偏不,几乎不出北京,也不随便说话,尤其是从不议论时政。这点特别让人佩服。有朋友来看他,他也不摆架子,喜欢人家叫他“老华”。要是有人喊他“华主席”,他就摆摆手说:“别,叫老华就行。”这态度挺实在,但也透着一股子严谨劲儿。他这辈子跟党走了一路,退下来后也不想给自己或别人添乱,这种自律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还有个习惯,每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和9月9日忌日,不管多忙,都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哪怕后来腿脚不好了,家人扶着他,他也得慢慢走进去,认认真真鞠三个躬,盯着毛泽东遗像看半天,神情特别庄重。这不是作秀,是他心里对毛泽东那份敬仰和怀念一直没变。他用行动告诉大家,自己是个老革命家,忠诚这东西,不是挂在嘴上的。 华国锋晚年看着挺平淡,其实里头有大文章。他这人活得明白,知道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退下来后,他没想着捞点啥好处,也没到处指手画脚,就是老老实实过日子。这跟现在有些人一退下来就忙着捞名捞利完全不一样。他那份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是靠喊口号,而是用一辈子践行出来的。2007年,他86岁,身体已经很差了,可还是坚持去纪念堂缅怀毛泽东。2008年8月20日,他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葬礼在八宝山举行,胡锦涛、江泽民这些大领导都去了。他的骨灰按遗愿葬在山西交城县挂山,那是他年轻时打仗的地方,回去了,也算落叶归根。 华国锋这辈子,从山西农村走到国家最高领导岗位,又回到平淡,挺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他晚年的严谨言行,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带出来的。他不议论时政,不是怕啥,而是知道自己该守的底线在哪儿。享受着国家待遇,他却没仗着这点到处晃悠,而是老老实实待在北京,这份担当和自律,真挺让人服气。 现在这年头,物欲横流,大家都忙着追名逐利,华国锋的故事听着有点“老派”,但也挺戳心。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原则这东西,不是说说而已,得守得住。他的晚年生活虽然简单,可那份厚重感,比啥都值钱。回头想想,他这人活得值不值?值不值得学?每个人心里估计都有杆秤。
晚年的华国锋展现出一种言行十分严谨的风貌。尽管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待遇,有权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5 09:07:50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