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书话——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主题文献展 Concerto 协奏曲:书间的朋友圈(一)
除了巴金的签名签章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来自巴金亲属和文人好友的赠书,巴金也大多做了标记。
巴金的一部分关于工艺建筑和音美艺术的外文书扉页写有批注“三哥的书”,这里的三哥便是巴金的兄长李尧林。1922年5月,年仅19岁的巴金与三哥李尧林为挣脱封建的精神枷锁,一起离家,李尧林在燕京大学就读,毕业后考进了天津的南开中学做英语老师。在这一段刚刚工作不久的时间里,李尧林节衣缩食、降低开销,每个月将自己的工资寄回成都的大家庭。而即便是有着如此的经济重担,李尧林放弃了理想和爱情,却没有抛下对弟弟巴金的诚挚关爱,这些寄来的书信,和外文名著上巴金留下的字迹,便是兄弟感情的最好见证。
巴金与三哥在音乐和戏剧上的爱好相当投契,巴金本人大量收藏了莫扎特、巴赫、门德尔松等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同时也购置批注了若干包括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舞台艺术著作和作家自述或评述。
音乐是巴金兄弟三人的至爱,他们经常一起听音乐会、收集和转送自己最喜爱的唱片,在巴金与两位兄长的通信中也常常提到音乐与唱片的话题。巴金生前向根据《家》中高家宅邸为原型修建的川西民宅慧园捐赠出了本人和三哥李尧林收藏的全部唱片700余张,还有唱机和唱片柜,可以说音乐是兄弟三人情感坚实的纽带。
图中书名为《歌唱心理学:基于对古今声音文化系统科学分析的理性路径》,1917年由麦克米兰出版社印行于纽约,是棕色封面简装本。扉页上方有巴金标识“三哥的书 金”及“巴金”藏书章,右下方有一“林”字,左有一姓名章,为巴金三哥李尧林的签名与藏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