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记忆与历史浮沉——纪念《点石斋画报》创刊140周年暨《东方杂志》创刊120周年主题文献展
[微风]点石成金 绘印结合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广为应用。到清末,西学东渐思潮涌入,中国社会环境受到多方冲击,逐渐传播到印刷传播业。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来到上海筹建墨海书馆,带来了上海第一部石印机。但此时的手写石印技术和效率上都有局限性。1859年,英国人对手写石印进行了大幅改良,照相石印技术由此诞生,它“毫忽无差,形神必露”的效果,深刻改变了中国近代出版业。清光绪二年(1876年),上海土山湾印书馆率先设石印印刷部,开始采用照相石印技术。1878年,美查在上海开设了专营石印业务的点石斋印书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掀起了上海石印产业风潮,一时间书业林立,盛况空前。相比传统印刷,照相石印技术可以更大程度保留原稿笔迹和样式,避免了图文重新排版的繁冗工作,减省了刻工的转写中介,还可以轻松实现原稿放大或缩小,批量生产画报得以实现。在此背景下,1884年5月8日,点石斋印书馆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份石印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开始,到终刊的1898年9月,《点石斋画报》作为《申报》的副刊,每十天一期,每月出三册,共发行了44集528期4642幅图画,邀请海派画家吴友如为主笔,内容分为“奇闻”“果报”“新知”“时事”,涵盖百姓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同时也配合新闻、注重时事。《点石斋画报》开创了我国石印画报的先河,营造了中国近代画报的春天。
图1:石印机
图2:民国土山湾印书馆内的石印车间
图3:1924年《进德季刊》中关于照相石印技术介绍
图4:馆藏《康熙字典十二集》1882年 上海点石斋石印本
图5:《点石斋画报》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