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宁夏固原张易派出所执法人员殴打12岁学生”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激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视频中,一名孩子被两名穿制服的人员暴力对待,其中一人多次掌掴、脚踢孩子,甚至揪扯其头发,而另一人则冷漠旁观,未加制止。这一幕,不仅令人震惊,更引发了人们对执法权力边界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起因仅仅是一场孩子间的争吵,随后家长报警,派出所人员迅速介入。然而,这所谓的“介入”,却演变成了赤裸裸的暴力行为。在孩子家长尚未到场的情况下,孩子竟遭受了如此残忍的对待。这不禁让人发问:如果成年人都无法在场守护孩子的安全,那未成年人还能依靠什么来保护自己?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暴力行为并非出于正当的执法目的。无论是为了吓唬孩子不再犯错,还是单纯的权力滥用,甚至是某种不自知的“教训”心理,这样的行为都严重违背了执法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法律精神。执法者的职责是教育引导和依法处置,而不是将拳脚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有人或许会为警方辩护,认为孩子本身可能存在过错,如霸凌其他同学或有违法行为。然而,即便孩子有错,也不能成为暴力执法的借口。一个孩子犯错,最应该面对的是法律框架下的规范化处理,而不是街头式的体罚。执法者应该以身作则,用法律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暴力来摧毁他们。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愤慨,当地公安局的回应显得过于“标准”且缺乏诚意。核实视频真实性、镇政府调查等说辞,并未能解答公众的疑惑。执法记录仪的画面为何迟迟未公布?涉事人员是否已被停职调查?为何媒体难以获得派出所的正面回应?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事件的真相,更关乎公众对执法公信力的信任。
此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不仅因为孩子遭受了暴力对待,更因为公众对执法者的期待彻底落空。执法者的权力本应服务于法律,保护公民的安全和权益。然而,当权力脱缰,它所践踏的不仅是孩子的尊严,更是公众对法律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一个健康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石。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当一个孩子在执法者手里无助地抱头蹲地时,谁来保护他?当社会面对暴力执法选择沉默时,我们离真正的法治社会还会有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未成年人挨打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法治精神、社会公正和公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为了修复这块被践踏的基石,我们需要明确、公开、快速的追责与整改。涉事人员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相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整改。同时,公众也需要保持对法治的信仰和追求,用我们的声音和行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此事件,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公布真相,严惩涉事人员,恢复公众对执法公信力的信任。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个执法者都能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用法律和正义来守护社会的安宁和公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法治的社会。
(信息来源:派出所执法人员殴打12岁小学生?警方回应:已成立调查组核查 2024-11-24 ·九派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