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湖,父亲去世后,兄妹5人写下协议,大哥赡养95岁奶奶,小弟赡养母亲,3个女儿不得家产,也不赡养老人。奶奶百岁后去世,大哥风光把奶奶安葬。不料母亲却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小弟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只出了一个月寄养费就再不管了。养老院把5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支付16800元寄养费。法庭上,大哥和3姐妹拿出书面协议,法院判决结果却出人意料。
(案例来源:江西金湖人民法院,今日说法)
董家有五兄妹,分别是董大哥,董大姐,董二姐,董三姐和小弟董建银。
原本,一家兄妹五人,父母健在,还有一个高龄老奶奶,是个让人羡慕的大家庭。
人们都说,家有长寿老人,是儿孙的福气,董大哥就是这样认为的。
2014年,老父亲去世后,在家族中长辈和亲戚的支持下,兄妹五人就立下一份协议。
按照农村约定俗成的规矩,出嫁的女儿不得参与娘家人财产分配,同样也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因此,家中现有奶奶和母亲,由弟兄俩一人赡养一个。
当时奶奶已经95岁高龄,母亲身体硬朗,还能帮着做家务。亲戚们让弟兄俩选。
其实人们都知道,奶奶这么大年纪了,照顾起来更费事。母亲还能帮着家里做点事。
但董大哥想着自己是老大,就自觉选择了奶奶,把身体健康的母亲留给弟弟。
他这么做,一来出于大哥的担当和格局,二来也是想照顾弟弟。
此后,老大夫妻俩遵守约定,每日精心为奶奶烹饪一日三餐。
因为奶奶双眼白内障看不清楚,为方便照顾,董大哥夫妻住到乡下,尽心尽力照顾奶奶。
在夫妻俩的用心照顾下,奶奶居然活过了百岁。董大哥很高兴,还为奶奶举办了百岁宴席庆祝。
后来,奶奶去世后,董大哥把奶奶风光大葬,没让董建银出一分钱。
按理说,大哥遵守协议约定,董建银自然也该遵守,把母亲养老送终。
最开始,董建银和妻子也的确很安心,但是,后来母亲突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看到反光的东西就去砸,还动不动逮着人大骂。
更让人无语的是,母亲随地大小便。屋子里整天臭气熏天。
他怕母亲惹麻烦。更怕新房子被母亲弄成这样,会影响娶儿媳妇。
于是,他就把母亲带到乡下老宅去住。
但乡下老宅距离公路只有三四十公里,他又怕母亲万一乱跑到公路上,更危险。
母亲需要人24小时跟着,他也要挣钱养家。 想来想去,他觉得应该让三个姐姐轮流照顾。
但是,他跟姐姐们商议时,却被拒绝。
事实上,三个姐姐对他的做法很生气。之前母亲住在县城,她们去看望母亲,弟弟赶她们滚,又不吭声把母亲弄到乡下,她们也有自己的家,每天回去不方便。
大姐提出解决方案,弟弟嫌母亲脏,她们能理解。她们想让弟弟在县城租个房子给母亲,方便她们回去照顾,她们愿意分摊房租。
但弟弟不听,那就自行承担后果。
董建银看三个姐姐都不来照顾,他一人又分身乏术,就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他很生气,就只交了一个月费用,他认为母亲生养了五个孩子,交养老院的费用应该由五个孩子分担。
养老院催促他们交钱,董大哥认为没他的份,三个姐姐认为弟弟不跟她们商量就把母亲送进养老院,赌气也不给钱。
可怜老人5个子女,却无人为她交寄养费,于是,养老院把五子女告上法庭,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五子女和养老院对簿公堂,法庭上双方都很委屈。
1、养老院说,董建银虽然跟养老院签订合同,但老人五子女都是法定赡养人。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因此,老人五个子女应该均摊老人拖欠养老院的费用。
2、董大哥和三姐妹说:
当初父亲死后,弟兄俩当着长辈和亲戚签订协议,董大哥赡养奶奶并养老送终。董建银赡养母亲并养老送终。
董大哥已经履行自己的义务和协议约定,他在赡养奶奶的过程中,不曾让兄弟出一分钱,小弟自然也应该遵守协议约定。
三姐妹说,当初大家口头协议,三个女儿不要家产,也不参与赡养父母。
母亲是小弟的责任,这笔钱应该他一人支出。
3、法院审理后认为:
虽然董大哥和董建银有过书面协议,董家三姐妹也跟他们有过口头协议,但这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则。
法律层面上,这份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并不能由此减除四人赡养老人的义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五个子女都对老母亲有法定赡养义务,因此,都应该分担母亲住养老院的费用。
如果董大哥觉得董建银没有遵守协议约定,可以另案起诉,要求董建银承担违约责任。
最后,经过调解,五个子女达成协议。
由董建银一人支付养老院那16800元费用,董大哥不参与母亲的其他费用。
董建银把母亲接回城里租房居住,一个月内,不管这个月是30天还是31天,由三个姐姐每人来照顾一周,剩下由董建银照顾。
至此,一家人达成和解,老母亲也被妥善安置,兄妹五人都喜笑颜开。
十八子
何为公序良俗?案例中初始的协议方式为中国人,特别是农村解决了无数的家庭问题。不能被视为无效。此案中只有当小弟无能力承担责任时,才能去强调其他人的责任。
爱恋伊大龙裝饰 回复 10-03 07:01
这是今日说法的事情
钦北新棠 回复 11-15 10:05
对
随意
法官的说法太偏激,既然有约定,就按约定办。大哥已按约定把奶奶养老送终,就不应承担养母亲的责任。弟弟违反约定,就应该把继承的财产拿出来,和姐姐们重新分配。
云淡风清 回复 11-14 15:28
民间协议大不过宪法,
用户18xxx37 回复 12-25 15:53
我是人家的儿媳妇,我老公是独子,我宁愿财产所有子女都平分,老人病了也是轮流照顾和共同赡养。这样公平些,或者以后生病全由我两个姑子照顾,我宁愿不要一分钱财产。
用户44xxx69
看名字,董贱人
蕙心
日常照顾可以约定俗成,老人有大病久病还是要大家齐心协力。
用户11xxx07 回复 10-01 17:37
关键是母亲正常时,这小弟事前赶走过三个姐姐,母亲发病,几个姐姐提出租房让母亲住,方便大家照顾了,这小弟却一意孤行送养老院!
永生 回复 用户11xxx07 10-02 04:20
就算租房住,你觉得三个姐姐可以照顾多久,终究还是要合理的商量。在当时的协议里对于一些事还是商量得不够全面
用户15xxx78
喜笑颜开,你妈谢谢你
飘渺
莫大讽刺!还喜笑颜开!
小肉坨坨
践踏契约精神,整个就是搅屎棍,既然赡养重新分配,财产是不是也要重新分配
嘟嘟熊 回复 合浦 10-20 00:13
首选并没有违法。
合浦 回复 10-03 01:49
首选要合法
老头
分给小弟的财产重新分配。兄妹五人喜笑颜开?说好的女儿不承担赡养责任呢?这种事还是按约定俗成来办为好
桃林煮酒
这样的约定还是应该遵守尊重的好,
农民
我们这里是儿子负责赡养父母养老送终,女儿不需要经济上负担,女儿实力好可以接济娘家兄弟
草色烟波
我们这里是儿子负责照顾,女儿有空就自愿来伺候,有经济能力就自觉分担,没有强制。毕竟嫁出去了有自己的家,也有公公婆婆要照顾
余家旧事 回复 10-02 16:42
我就知道n年前生女儿是为了给儿子娶老婆的(换亲、彩礼钱)。
ぁぉyear 回复 10-02 10:55
你想真正的儿女平等,就不要把女儿当女的看,女儿组建新家庭时不要想着
子丑寅
又不是分钱,兄弟姐妹5人会喜笑颜开,说不定个个心理骂,自己吃亏了。
易志华 回复 11-09 02:57
谁吃亏了?没有一个人吃亏,你看的人吃亏了?没分家产?
濠阳真逸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一个娘养得起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养不起一个娘!
嘟嘟熊 回复 10-20 00:16
孩子正忙着呢,忙着养自己的孩子。
疯癫也是一种气质
我爸三兄弟,爷爷去世的早,压力都给了我爸,当时二叔刚结婚没啥钱,小叔还小没能力,我爸都要帮衬下,奶奶一直是我爸养,到最后因为土地原因两个叔都埋怨我爸。唉,兄弟多又怎样
大足球数据分析 回复 10-11 13:39
垃圾人哪里都有,以前我姥爷小的时候,他父亲很早去世了,结果我姥爷他小叔夺了我姥爷家房子和地,还把我姥爷和他妈妈给赶走了。 我那太姥姥后来要饭才把我姥爷拉扯长大,那时候新中国还没解放呢。
人苦如常 回复 10-09 23:07
随缘吧,有些人确实是垃圾
赤尾屿
判的乱匕八糟!
稚郁 回复 10-03 10:50
不是乱七八糟,是这些权利机构都是会叫的更有利!你要记住所有调解都是欺负老实人,当你觉得自己比对方老实,千万别调解
任晋
这小弟不是啥好鸟
因心
养老院有什么资格起诉其他的子女?接纳老人进院是有协议的,谁签署的找谁,没有签字的跟欠费不产生关系。法院审判又怎么牵扯到赡养老人来的?人家自己已经把赡养老人的事协议好了,作为民法典法律条款不适用中国国情,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协议为准。
一只飞鸟
乡下老宅离公里 只有三四十公里,怕你妈到马路上有危险,你妈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本色农民
好一个依法,想起罗老师说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那个东西也就剩下那些条款了
用户11xxx07
这个小弟老了也会享受母亲一样待遇的!
用户10xxx64
天呐!最后一句,兄妹五人喜笑颜开!为何?变态了!
易志华 回复 11-09 02:55
怎么不是喜笑颜开?事实按协议执行的,大哥不出钱不照顾,三个女儿想在城里照顾母亲,并愿意出房租,,小弟有时间上班了,母亲生活也好了,那你想怎样?
金钱万能
中国有句俗话:一儿一女享幸福;多子多女无点福
陈文
农村的一些约定不一定符合法律法规,但却符合公序良俗,不一定都是不好的
道道
这处理很好,既照顾到公序良俗,也考虑了实际情况,也让每个子女都尽了义务。不好好赡养老人,就是不肖子孙,天打雷劈!
哥很瘦
一起签订的协议为什么就无效?那么欠条怎么就有效
用户10xxx95
三四十公里离公路,就汽车也要跑一会,何况老人,这小偏偏的,唉
青山
离公路三四十公里,
用户10xxx42
子女平等享有继承权,既然依法,那让两儿子把吞下的家产按份额分给姐妹。不能总挑有利的执行啊
青青河边草
我们家也是说好一家养一个的。爸爸归我们养,然后,3年前,家公80岁之后,走了。家婆只比家公小2岁。当时,哥哥一家在外省,也说要接去养,老人年纪大了,不愿意去,姐姐们也说,这边姊妹多,有个什么方便照顾。然后,哥哥每个月给老妈600元生活费。就是说两个老的一直跟我们住。以前家公有点退休工资(家婆没有),不多。不生病,养他们俩足够。[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阳光总在风雨后
??
用户10xxx99
把5个子女扔進河里喂鱼最好!
用户15xxx74
老宅距离公路三四十公里一个老人得一天走,怎么就随便跑公路去了??
大家好
父母能养五个,五个不能养一个母亲,一堆垃圾儿女!我姊妹兄弟六个,父母亲生病看病钱,去世费用,过三周年,费用都是我掏钱的,做人要有根本,父母生养我,我就应该报答他们的恩情。不要管别的姐姐哥哥弟弟如何对待父母。报恩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报恩,一辈子不会穷的。起码心理富有。
字博
老宅距离公路只有三四十公里?
浪迹天涯
女儿虽然不继承家产,也要常回家看看父母。
水般的回忆
我老家(农村)现在还是遗产女儿没份……嫂子总赶老人走,就想起我们这些女儿了[大哭]
XHZYH
五个子女对最后一个老母亲养老都感到吃力,独生子女将来赡养老父母怎么办?
ぁぉyear 回复 10-02 11:04
其实现在独生的最好了,兄弟多的互相推委。自觉的老人开消不大,大病看得起的看,看不起的就放弃,其实花了钱也不一定能好,还受罪
Hss 回复 10-07 08:45
独生子女才没这种破事,好处你一人得,责任也是你一人扛!
青青河边草
农村里很多时候都是∶ 两兄弟,一个养父亲,一个养母亲,女儿不用管,不参与遗产分配。这也挺好的。也该被视为公序良俗。有法律保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奋斗
老家房子距离公路几十公里远,怕有到路上发生意外?应该是几十米吧,谁家房子会距离公路几十公里远?
王洪
只有三四十公里??能跑得到吗?
就在你附近
这法官真牛!
依伦10619447
因为这个事儿闹翻的最后,就是一地鸡毛
9527
还喜笑颜开?!
漫步朝阳
不是啊 想的挺好,问题是谁愿意把好好的房子租给这样的老人啊!
用户10xxx51
距离公路三四十公里很近吗?
正义感
很不合理,协议不能有效力吗?
坐井说天阔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