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三林瓷刻#瓷刻又名刻瓷,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

历史文献驿站 2024-06-13 16:40:10

#上海非遗# #三林瓷刻#瓷刻又名刻瓷,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的工艺,故又被称为“瓷上锦绣”,属陶瓷装饰的一种,具有“观有笔墨,触有手感”的艺术特点。

清光绪年间,浦东三林镇乡贤张锦山与上海瓷刻名家华约三,共同探讨切磋瓷刻艺术,并受江西瓷刻艺人的影响,采用高炭合金钢在白瓷上刻画、敲凿等技法,作品出现双钩线条、大色块的画面。其瓷刻刀法细腻精致,颇具书画金石味,在文人雅士中流传亦广,“三林瓷刻”雏形由此产生。此后,由于与国外的通商,高硬度合金钢如钨钢以及金刚石的运用,使得三林瓷刻日臻完美。

三林瓷刻艺术的制作过程,首先取釉面光滑、既硬又脆的盆、盘、碗、盂、瓶等没有彩绘的白瓷,用特制的合金工具,通过小锤子进行敲打,以刀代笔,刻凿出深浅不同的点线,完成各种山水、花卉、人物、书法等作品框架。再进行赋色,将画面涂满墨色,表现中国画黑白的大气;用陶瓷绘料、油画颜料重新勾勒、分段上色,则使画面丰富艳丽。这些山水、花鸟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既保持了传统书画的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泯。

三林瓷刻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阅读:0
历史文献驿站

历史文献驿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