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学”较真——是想继续800多年前的两场争论。 朱熹与陆九渊的两场争论,也就

摸鱼报告 2023-08-13 03:23:49

和“心学”较真——是想继续800多年前的两场争论。 朱熹与陆九渊的两场争论,也就是“鹅湖之会”和“南康之会”,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全都指向“本体”,说白了就是“天地人”的三极关系。 心学之所以复兴,和一句流行语映衬的心态有关,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很受欢迎。 ——但很危险‼️ 那么,倘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错的,其后果跟说“心学”是错的基本类似,个中原因当然跟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有关,更不用说“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了。 那么问题是,假如“人”这个东西仅仅是“本体”诸多生命表现的一种怎么办? 我不说坪阳乡再生人的事,但我已说。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人”仅仅是“本体”无数种生命表现的一种而已,并且有比“人”更好的存在方式的话,陆九渊还要“须大做一个人”吗? 心学之问题,就是以人心度道心,而不知道心之广大。如果《尚书》所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对的,那么,“心学”的主张显然是危险的——因其自大。 还有,在那两次辩论里,陆九渊都嫌朱熹的学问过于繁琐,甚至嘲讽朱熹“口耳之学”。陆九渊像今天很多人一样,注重真实性的体验。而朱熹“格物”在他看来太玄了。实际上就是太累也太难体验了。 朱熹讲自然之理,陆九渊讲体验。 王阳明传承自陆九渊。 还是那个问题:若“人”仅仅是“本体”生命表现的一种、且上不封顶还有更高级的形态,心学往哪里去? 朱熹之高明,岂是心学能企及的!

0 阅读:14
摸鱼报告

摸鱼报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