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能放这个?” 2021年,一年轻女子母乳喂婆婆的雕塑,出现在景区内,遭网友举报后,景区人员竟回应称,年轻人啥都不懂!然而网友们却并不买账。
阅读开始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能讨论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谢谢您的支持!
2021年4月16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之中的游客路过一座雕像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是什么啊?太辣眼睛了吧!”发出了疑惑的游客们纷纷把照片拍下来,不久后,景区就收到了投诉。
雕像靠着山壁,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撩起衣襟,露出胸部让旁边的老妇人吸食,老妇人面露愉悦,女子也温柔宁静。路过的游客纷纷侧目,也难怪有人反手一个举报,这光天化日之下,谁能看得下去呢?
景区的工作人员却有另一番说辞:“这是老祖宗传承,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投诉的年轻人不懂孝。”原来这座雕像是景区根据二十四孝中乳姑不怠的故事专门打造的,喂乳的是媳妇儿,吸食的是她的婆婆,以此来表示媳妇儿的孝心。
听到这个理由,这届网友更是觉得天雷滚滚。说到二十四孝,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郭巨埋儿”。晋代的郭巨在父亲死后,把家产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力奉养母亲,但是家贫无物,母亲就把给她的食物分给小孙子。
郭巨一看母亲吃不饱,便要和妻子商量埋了儿子:“家里没钱,儿子分了老娘的吃食,不如埋了他。老娘只有一个,儿子还能再有。”妻子不敢违逆他,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天上感动他的孝心,降下来一坛黄金,全家都保全了,他的孝名也广为流传
孝字在古代大于天,不过这个故事,在几百年里也常常挨骂。明朝就有人专门写了长篇骂他:老母爱孙子宁可吃不饱,他却把儿子杀了,等老母问起,还不得气得一命呜呼。
在现代,埋了儿子让老娘吃饱就更是受千夫所指,违反人伦。在二十四孝之中,古人的孝顺父母的故事往往距离现代的伦理道德相去甚远。而“乳姑不怠”的故事会被人们举报,也一点不奇怪。
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上了年纪,没了牙齿,她的祖母就每天用乳汁来喂曾祖母,长达数年,曾祖母一粒米也不吃,仍然健康,后来临死前,曾祖母叫来孩子说:“我不知道如何感激她的恩德,只希望你们像她孝顺我一样,将来孝顺她。”
尽管有郭巨埋子在前,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个故事是如何违反常理,让人反感。且不说乳汁是在生育之后产生,不可能持续几年,单纯从营养学来说,单一的营养源只会让老人营养不良,并不会让老人身体健康。
二十四孝的作者撰文于元代,意在用孝的故事引导人们孝顺,不过,当孝顺要用一种极端的杜撰的故事来体现,难免就成了噱头和笑料。
其实,纵观二十四孝全篇,不难发现作者选取的孝子孝妇,大多集中在了晋代。有些故事勉强可以认为孝顺,有些则情理不通,而有些则如同郭巨埋子,叫人细思恐极。
其中,孝子一哭就有竹笋长出来,满足家里老母亲一时爆发的口腹之欲,或是孝子在冬天想用体温化了冰块抓鱼给老母,往往都是后面孝感动天,天来成全,而孝子声名远扬。
这些出生于世家的孝子往往也下场不错,官至高位,子孙绵延。这是因为在晋代,科举制度还没有现世,人们要做官,往往就要“举孝廉”,也就是名声好到被人推荐,孝感动天,就是晋代一条青云之路。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对宣传已经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会判断真假和细节。而景区在打造文明建设,宣扬古代文化也应该有所筛选,避开糟粕。例如郭巨埋子,乳姑不怠这一类和现代脱节,和观念相悖的故事,本就和现代年轻人的观念相去甚远。
“如果说二十四孝都不允许的话,那中国的孝何在呢?”这是景区工作人员的回答。不得不说,除了缺乏常识,景区工作人员似乎对社会的伦理也缺乏基本的认识,即便郭巨埋子的故事是真的,郭巨的母亲也是第一个跳起来不允许的人;乳姑不怠发生在今天,恐怕人人都要觉得不是正常人能干的事。
早在2012年,有关部门就提倡新的二十四孝:教父母上网,听父母的往事,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这些与时俱进的措施要比封建糟粕之中的夸张杜撰更贴近生活,也更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而不是宣扬一些夸张又极端的表现,博人眼球。
4月19日,安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之前设立二十四孝的雕塑的初衷并非提倡愚孝和效仿。目前,相关雕塑已被全部移除。
用户27xxx41
呵呵。外国雕塑咋样都行。24孝就是畸形。没文化真可怕
〃簡簡單單〃
畸形孝
-杏原-
这个不应该有
用户13xxx81
[呲牙笑],我要开始胡说八道了。 晋代好像没有节葬,他可能刨墓地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