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轰炸东京六个多月,扔了一万多吨炸弹,可日本工厂照常生产,美军还损

诗柳九幽 2025-11-28 15:51:04

1944年,美军轰炸东京六个多月,扔了一万多吨炸弹,可日本工厂照常生产,美军还损失了147架飞机。后来李梅少将接手,盯着地图琢磨三天。 之前美军那波操作纯属没找对路子,一门心思玩高空昼间精确轰炸,觉得能精准端掉日本的大工厂。可东京上空常年雾蒙蒙的,轰炸机在一万米高空投弹,偏差能达到几百米,88架轰炸机出动,最后只有30架能找到目标,命中率连三成还不到。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工业布局跟美国完全不一样,不是集中在几个大厂区里,而是靠无数小作坊撑起来的,一家作坊造零件,几家凑一起就能组装成武器,就算炸了大厂房,分散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照样能开工,生产根本不受影响。 再加上轰炸机为了自卫装了不少机枪,载弹量被压缩,扔下去的高爆炸弹对木质房屋和小作坊来说,破坏力也有限,所以炸了半年多,日本军工产能一点没降,美军反倒折了 147 架飞机,血亏到家。 李梅琢磨这三天,核心就是换思路,既然精确轰炸没用,那就玩地毯式火攻。他先下令把轰炸机上的自卫机枪全拆了,省下来的重量全用来装燃烧弹,每架飞机能多带好几吨弹药,还能让飞机飞得更快,减少被击落的风险。 然后选在夜间低空轰炸,日本的防空雷达和战斗机夜间作战能力弱,拦截效率大幅下降,而且低空投弹精度比高空高得多,燃烧弹的威力能发挥到最大。最关键的是,李梅摸准了日本的软肋:东京的房屋大多是木质结构,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一旦燃起大火,风助火势,根本没法扑救。 1945年3月10日夜里,334架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直奔东京。它们在5000 到 8000 英尺的低空投下1665吨凝固汽油弹,瞬间在地面形成十字形火焰坐标,后续轰炸机跟着坐标狂轰滥炸。大火借着夜风迅速蔓延,形成的火灾旋风温度高达华氏 1800 多度,连河水都被烧得沸腾,跳入河中的平民也没能幸免。 这一夜,东京 41 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烧成焦土,26万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伤亡人数超过 10 万,其中8万多人被直接烧死,而美军只损失了14架飞机,跟之前的147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波火攻之后,李梅直接把战术复制到其他城市,30小时后轰炸名古屋,投下 1700 吨燃烧弹,夷平了 5 平方公里的区域;接着是大阪,1700 吨燃烧弹让 21 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火海;神户也没能幸免,2300 吨燃烧弹烧毁了 7.8 平方公里的区域。短短半年时间,美军用燃烧弹轰炸了日本67座城市,投弹总量达到 41600 吨,东京一半以上的面积被摧毁,横滨、大阪等工业城市的损毁率也都超过 50%。 日本的军工生产彻底崩了,飞机月产量从1944年的2340架暴跌到 1945年7月的200架,降幅高达91%,发动机、电子设备产量也下降了70% 以上。850万城市居民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缺勤率超过50%,原本支撑战争的小作坊要么被烧毁,要么因工人逃亡而停产,整个工业体系彻底瘫痪。 李梅这一手看似简单,实则精准拿捏了日本的弱点,不用高爆炸弹硬刚,改用燃烧弹玩火攻,既省弹药又高效,把之前半年没办成的事,用几次夜间轰炸就搞定了,也为后来日本的投降埋下了伏笔。

0 阅读:0
诗柳九幽

诗柳九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