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掀桌子了!一句话就让海军司令滚蛋,台军内部直接炸锅!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惊天

地缘历史 2025-11-28 14:51:32

赖清德掀桌子了!一句话就让海军司令滚蛋,台军内部直接炸锅!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近日,台海局势因一纸人事命令再起波澜。台湾防务部门宣布,现任海军司令唐华上将,将于12月1日调任“国防大学”校长。   这一看似寻常的调动,在岛内却引发了剧烈震动。   表面上看,这次人事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国防大学”校长刘志斌上将届龄退休,需要有人填补空缺。唐华作为二级上将平调过去,似乎合情合理,波澜不惊。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接替唐华海军司令职位的,是现任台军“参谋副总长”蒋正国。   此人不仅将接掌海军,还将顺势晋升为上将。这一系列操作,充满了浓厚的政治算计。   客观地看,蒋正国此人履历相当完整,历任海军要职,被认为是思维灵活的“务实派”。   他所主张的军事思想,也确实与赖清德当局的需求高度契合,这或许是他得以“火箭提拔”的关键。   蒋正国力主建造多达12艘的2500吨级轻型巡防舰,试图用这种“狼群战术”来应对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部署。   这种所谓的“分散式杀伤”战法,迎合了赖清德当局的胃口。   更重要的是,蒋正国大力推行的“战力保存”战略,与赖清德极力鼓吹的“防务产业链”计划不谋而合。   这使得他在赖清德眼中,成为了推动其军事路线的理想执行者。   不过,如果以为这只是一次单纯的军事理念契合,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次人事变动的核心,根本不是蒋正国有多优秀,而是唐华必须走人。这本质上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清洗。   唐华被“明升暗降”,调往“国防大学”这个养老单位,实际上是被剥夺了实权。   他被赖清德视为眼中钉,主要有两个原因,每一个都触碰了赖清德的政治红线。   其一,是政治上的“不忠诚”。   早在2024年,唐华接受外媒采访时就曾公开警告,赖清德必须在政治上“克制”,避免给大陆动武提供任何借口。   这番言论在当时就被视为“唱反调”。   更让赖清德无法容忍的是,唐华直言不讳地指出,一旦解放军下定决心动手,台岛将毫无还手余地。   这种“灭自己威风”的大实话,彻底激怒了坚持“以武谋独”路线的赖清德。   其二,是在军事建设上的分歧。唐华在备受争议的潜艇自造项目上,与前“参谋总长”、民进党大佬黄曙光的意见严重相左。   他还主张整合海军单位,成立“滨海作战指挥部”,这触动了军中固有的利益集团。   可以说,唐华的下台,是赖清德为了巩固自身权力,清除异己的必然结果。   他属于蔡英文时期提拔的“英系”人马,赖清德此举,也是在进一步清洗前朝势力,安插自己的亲信。   这次人事调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台军内部的军种平衡被彻底打破。   随着蒋正国的晋升,台军现役上将的比例,由过去的陆海空“2:3:2”,变成了惊人的“2:4:2”。   台湾海军首次同时拥有了四名上将,其中包括现任“参谋总长”梅家树。   这在台军历史上前所未有,海军的势力极度膨胀,立即引发了陆军和空军系统内部的强烈不满。   赖清德为了掌控海军,不惜打破军种平衡的传统,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台军内部埋下了一颗巨大的炸弹。   各军种之间的矛盾与猜忌,将因此被急剧放大。   就在赖清德发布人事命令后不到24小时,大陆方面迅速作出了反应。   北京宣布,将自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版的预备役人员证件,旨在强化战时动员能力。   此举被岛内舆论普遍解读为,这是大陆针对台海潜在风险的一次“制度预演”。   信号非常明确,赖清德在岛内搞的任何小动作,大陆都看在眼里,并且已经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解放军国防部长董军近期也再次重申,人民解放军“时刻准备为统一而战”。   同时,以山东舰为核心的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的常态化巡航,已经构建起强大的区域拒止体系。   反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则更显混乱与割裂。赖清德在军中搞清洗的同时,在野党也乱成了一锅粥。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一边高喊“和平”,一边却下令停职党内统派中常委何鹰鹭。   这暴露了蓝营在两岸路线上的投机与模糊,既不敢彻底倒向统一,又想骗取和平红利。   而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则在同一时间跑去日本,与当地的右翼政客进行接触,延续其“倚外谋独”的幻想。   整个台湾政坛,呈现出一片“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末路景象。   赖清德试图通过提拔鹰派将领,将“以武谋独”的路线制度化,但其内部基础却早已千疮百孔。   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从2020年到2025年,已有大约1.1万名台湾志愿兵选择提前退役。   这场愈演愈烈的“逃兵潮”,深刻揭示了台军基层士气的极度低落与管理的混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军的将军比例高达千分之二,是新加坡的四倍之多。   这种“将比兵多”的奇景,被外界痛批为“滥竽充数”,也暴露了其人事制度的浮滥与腐化。

0 阅读:276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