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军2000兵力趁着过新年,在武家湾包围了2团,团长却下令不准开枪,

史说畅谈 2025-11-28 12:42:31

1940年,日军2000兵力趁着过新年,在武家湾包围了2团,团长却下令不准开枪,日军以为可以得手。不料,日军攻入武家湾后,八路军却消失无影无踪,而且在山谷里面躺着有过百名日军的尸体。 1927年北伐军打到赣南,萧思明扔下锄头,追着队伍跑了十几里山路,报名当兵。那时候他才十三岁,瘦得像根竹竿,手里头一回摸到汉阳造步枪,沉甸甸的。北伐打完,部队整编,他慢慢升到班长,晚上围着篝火擦枪,检查子弹,一丝不苟。1930年冬天,他转入红军,在赣南突袭地主堡垒,夜里摸墙扔手榴弹,冲进去缴枪十几条。长征时候,他已经是连长,从瑞金出发,雪山草地来回折腾,扛机枪殿后,脚底起泡也不吭声。过雪山那天,风雪大得睁不开眼,他用绳子拴住战士腰带,一人滑倒全连拉起,继续往前挪。到陕北后,部队扎营黄土高原,他带头挖窑洞,手掌裂口子,血和泥巴搅一起,还坚持把帐篷支牢。 抗战一爆发,红军改编八路军,他随120师东渡黄河,鞋底磨穿,脚趾头露在外头。晋西北设伏,夜里埋山沟,蚊子叮得满身包,等日军卡车隆隆过来,突然跳起,机枪扫射,车轮爆胎翻沟里,敌兵滚出来,他端枪冲上,刺刀挑落几个。1939年调到晋察冀军区二团当团长,部队驻冀西山村,装备还是老步枪和土炸弹,他组织战士练刺杀,雪地砍树桩,汗水冻成冰。村外汉奸多,他带队清剿,翻墙进院子,抓几个押回去审,从那起山里哨卡加固,部队像山鹰一样藏得严实。二团是主力团,长期在冀西冀中山地转,武器差,步枪杂牌,子弹少,手榴弹自己灌土药,但战士打仗猛,专搞山地游击和近身夜战。萧思明带兵有铁规矩,不硬拼,能吃掉就吃,吃不掉就撤,撤了还能回头咬一口。日军管这支部队叫“山鬼”,气得直咬牙,却拿不住。 武家湾这仗,就发生在农历正月初二晚上。日军先头部队摸到村外几里地,但没急着冲。萧思明早有准备,村口设明暗哨,乔装一个连守着,故意露枪晃悠。日军远远瞧见,以为有埋伏,缩在外围观望。萧思明判断敌人大部队还没到,先头队不会硬来,下令哨兵别开枪,免得惊动他们。同时组织老百姓从村后小路撤进山,部队各连挑身手好的,带大刀刺刀,埋伏村东三里黑石沟两边坡上。沟底雪厚,月黑风高,正是近战好地方。哨兵撤回村时,故意脚步重,留脚印引敌。日军中队一百二十多人见状,指挥官一挥手,队伍鱼贯跟上,钻进村子直奔沟口。 战士们藏好,等日军进圈,萧思明一挥臂,数百人扑下来,大刀刺刀齐上。沟窄雪滑,日军枪施展不开,只能拔刺刀乱捅。八路军三四人围一个,刀光一闪,人头滚雪地。枪托砸弯了就抓敌枪反刺,膝顶敌腹;大刀卷刃了就扑身咬脖,撕扯间血流。日军零星开枪,外围听成鞭炮声,没当回事。打了一个钟头,一百二十多日军全灭,尸体堆沟底,血把雪染红。八路军赶紧扫战场,捡三八枪弹夹带走,尸体排排留原地。全团轻装钻密林,脚印让晨雪盖住。 天亮时,日军主力两千多人冲进村子,只见空屋子,几只鸡乱窜。指挥官拔刀砍桌腿,士兵搜屋,只找到丢衣裳。循血迹赶沟口,腥味冲鼻,沟里尸横遍野,有的脑袋劈裂,有的胸口洞穿,刺刀卡肋骨。士兵抬尸手滑,滚落砸雪粉。指挥官拳砸树干,树皮剥落,下令收尸,不敢追山。队伍灰头土脸回据点,雪路拖血痕。这仗震动冀西,日军巡逻加紧,二团借势转战,萧思明带队夜袭灵丘外围,翻墙进哨所,刀枪齐下,缴十几箱弹药。 这事搁在1940年抗战相持阶段,意义不小。那年日军在华北推行“囚笼政策”,修公路筑碉堡,封锁沟墙千里无人区,想把八路军挤出去。百团大战前几个月,八路军就憋着劲儿,准备大破袭。武家湾这仗虽小,却让日军尝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滋味,证明敌后游击还能咬人。日军华北方面军从那起调整反共策略,加强情报,建伪政权,搞“三光”扫荡,但也暴露他们后方空虚,补给线拉长。国际上,二战欧洲火热,德军闪击法国,美国中立,中国战场牵制百万日军主力,没让他们北上苏联或南下太平洋添乱。盟军后来在开罗宣言里,明确日本偷的东北、台湾、澎湖得还中国,这仗间接帮了大忙。 以为稳了,结果扑空,还丢一百多条命。八路军不硬扛,引诱分散,近身肉搏,干净利落。抗战那几年,敌后根据地靠这种战术撑着,发展到百万大军。日军扫荡再狠,也灭不掉,因为老百姓是靠山。萧思明后来在回忆里提过,坚持游击,保存实力,才是王道。开罗宣言后,日本投降,东北台湾地区收回,这仗虽小,却串起大链条。

0 阅读:434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