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报道,赵女士一家一直以来在苏州租房居住,丈夫出门上班,赵女士操持孩子,眼看孩子快要上幼儿园,双方家庭凑了房屋首付款准备贷款购房,此时,丈夫陶先生的征信却被发现有问题。[黑线] 孩子即将入园,苏州的赵女士一家凑齐首付准备安家,却在申请房贷时发现丈夫陶先生的征信记录亮起红灯,中介查询结果显示,他名下有多笔逾期网络贷款,总金额累计达五六十万元。 细问之下才明白,从去年八月起,陶先生沉迷其中,不断购买3元到1998元不等的游戏礼包,依靠持续充值将角色实力提升至服务器前列,为了维持这个虚拟排名,他开始借贷充值,最初20万元的债务在半年内迅速累积超过50万元。 直到无力维持,他在去年底以1.2万元卖掉了游戏账号,但债务雪球已滚至每月需还款两万余元。部分贷款逾期多月,催收电话接连不断。 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全靠陶先生一人支撑,赵女士没有收入,她尝试联系游戏公司寻求退款,对方以“充值即产生数据”为由拒绝。 这种沉迷游戏并大额充值的行为,往往源于现实中的压力无法疏解,当事人试图通过虚拟成就弥补现实中的价值感缺失,最终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 一个家庭的安居梦想因巨额游戏债务被迫搁置,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随着网络消费日益便捷,家庭成员间的财务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 压力没有被释放掉,反而染上网瘾。 “这真是典型的‘坑老婆坑孩子’啊,马上就要上学了,来这么一出,一家人的计划全被打乱了,作为男人,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光顾着自己爽了。” “最可怜的是孩子和妻子,妻子没有工作,未来怎么办,孩子的学区房估计也泡汤了,这几十万的债务,得还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以贷养贷’就是个大坑,利息滚起来太吓人了,而且这明显是消费贷,根本没用到正道上,银行和网贷平台在审批的时候,难道不看资金用途吗,这么高的额度怎么就批给个人用于游戏消费了。” “说真的,我也充过值,但看到‘37万’这个数字还是被吓到了,游戏公司就是利用人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各种礼包诱惑你,得时刻提醒自己,虚拟世界的排名都是浮云,关掉手机啥也不是。” “从法律上讲没错,妻子确实没义务还,但现实中,催收电话会打到所有联系人或单位,严重影响家庭生活,除非马上离婚做财产分割,否则很难完全切割。” “这件事也给所有家庭提了个醒,夫妻之间的财务透明太重要了,不能光一个人管钱,另一个当‘甩手掌柜’,定期查一下征信报告很有必要。” 你们身边是否发生过因游戏充值或网络消费导致的家庭经济困境? 信源:荔枝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