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亿美元打水漂,美国海军为何亲手掐死自家“王牌战舰”? 美国海军部长约翰·

绮菱展望 2025-11-27 22:38:07

220亿美元打水漂,美国海军为何亲手掐死自家“王牌战舰”? 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宣告了星座级护卫舰项目的突然死亡。这个曾计划建造20艘、总投入220亿美元的“明星项目”,最终因延误三年、成本失控和设计缺陷,被砍得只剩两艘半成品。   海军部长那句“不能加强获胜能力,我不会花一美元”的宣言,听起来像是痛下决心的改革,实则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积重难返的顽疾。 星座级护卫舰(图1)的悲剧从立项之初就已注定。当初为快速填补濒海战斗舰留下的战力空白,美国海军选择走捷径——直接套用意大利FREMM护卫舰的成熟设计。   但事实证明,“拿来主义”在军舰建造领域行不通。为满足美军更严苛的生存标准,设计师不得不对原方案大动干戈,最终导致新船与原始设计的相似度仅剩15%。   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心做法,让项目陷入“设计未定,施工已开”的荒诞局面——首舰星座号在仅完成10%建造进度时,整体设计居然还在修改。前海军采购官尼古拉斯·盖尔廷的吐槽一针见血:“有时候,你最好设计一艘新船。”   更令人担忧的是项目暴露的系统性失控。政府问责局的报告显示,护卫舰重量已超标13%,这种“肥胖症”将直接削弱其作战能力和服役寿命。而与85%相似度的初始目标相比,实际成果堪称面目全非。 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海军是否已经失去独立设计新型水面舰艇的能力?毕竟近三十年来,从朱姆沃尔特到濒海战斗舰,再到如今的星座级,美国新型舰艇项目几乎全军覆没。   在星座级项目搁浅的同时,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海军正以惊人速度扩张。五角大楼预估中国海军现役舰艇约400艘,到2030年将增至425艘,而届时美国可能只有300艘。   虽然美国在舰艇质量和船员素质上仍占优势,但中国下饺子的建造速度显然让美军高层感到焦虑。   代理海军作战部长基尔比上将的担忧很有代表性:“我对我们的舰艇毫无疑问,但数量是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役的50余艘护卫舰中,054A/B型(图2)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在反潜、防空等领域表现出色。 护卫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这些排水量4000-8000吨的舰艇虽不如驱逐舰耀眼,但成本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分布式作战”的理想平台。   二战时期,它们曾作为雷达哨舰和护航舰艇发挥关键作用;在现代冲突中,它们同样能在沿岸水域执行多样化任务。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直指要害:美军可能过度投资大型舰艇(图3),而忽视了小型水面作战单元的价值。目前海军需要73艘小型水面舰艇的评估,恰恰印证了这一判断。   星座级项目的失败促使美国海军启动新一轮舰队设计审查,这不仅是装备调整,更是战略思维的转变。从追求完美设计到注重实用效率,从单打独斗到与工业界深度合作,美军正在艰难地调整步伐。   总之,这场价值220亿美元的失败实验,给大国竞争时代的海军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武器装备发展必须平衡技术先进性与成本可控性,协调质量优势与数量需求。在护卫舰这类中型舰艇的发展路径上,模块化设计、数字化转型和联盟合作或许能开辟新路。但更重要的是打破“越大越先进越好”的迷思,让舰队结构回归实战本质。

0 阅读:2
绮菱展望

绮菱展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