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会成功吗?叶剑英元帅晚年是这样说的,他说如果没有毛主席

寻双野史 2025-11-27 22:17:04

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会成功吗?叶剑英元帅晚年是这样说的,他说如果没有毛主席,长征就过不去,到了陕北也站不住脚;没有毛主席,就打不了小日本,就打不了国民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和未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叶帅说出这话时,指尖还在微微颤抖,那些烽火岁月里的生死瞬间,显然刻进了他的骨髓。1934年湘江战役后,红军从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多,疲惫的队伍朝着湘西方向前进,而蒋介石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红军自投罗网。当时“左”倾教条主义者还在坚持错误路线,整个红军都笼罩在覆灭的阴影里,不少战士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眼神里满是迷茫——再这样走下去,革命真的要完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挺身而出,在通道会议上力挽狂澜,坚决反对往湘西钻口袋,主张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贵州。可这一正确主张,却遭到了李德等人的顽固反对,争论激烈到深夜,油灯都添了三次油。直到黎平会议,多数领导同志终于认清现实,支持毛主席西进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建议,这才让红军避开了灭顶之灾。叶帅后来回忆,当时很多战士听到改变路线的命令,当场就哭了,那是绝境中看到希望的泪水。 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更是关键,这次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要知道,在此之前,毛主席长期受到排挤,但他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即便身处逆境,也没放弃为红军寻找生路。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却又精准无比,硬生生把濒临绝境的红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叶帅曾感慨:“没有这关键的转折,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就埋骨荒野,哪还有后来的革命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军,不少人陷入“亡国论”的恐慌,也有人盲目乐观主张“速胜论”。又是毛主席写下《论持久战》,清晰指出战争的三个阶段,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他提出的游击战战略,让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日军拖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那些年,根据地的百姓跟着毛主席的号召,男女老少齐上阵,送粮草、抬担架、传情报,就连孩子都知道“打鬼子、保家乡”。没有这样的战略指引,没有亿万群众的同心协力,想要打败穷凶极恶的日军,简直难如登天。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毛主席运筹帷幄,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从辽沈、淮海到平津战役,每一场大决战都打得精妙绝伦。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推行土地改革,让亿万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才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无数农民子弟踊跃参军,他们带着“保卫胜利果实”的信念奔赴战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叶帅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他深知,没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没有凝聚起的民心所向,想要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不知还要走多少弯路,牺牲多少同胞。 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留下了最真实的答案。毛主席不是神,却是那个在黑暗中为中国革命点燃火把、在危难中为民族指明方向的领路人。他的决策里藏着对国情的深刻洞察,他的战略中饱含着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叶帅的评价,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历经战火洗礼后,对历史真相的客观回望,对革命领袖的由衷敬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寻双野史

寻双野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