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与咱们的贸易战突然熄火了,原来不是美国政府认输了,而是美国的资本不愿意了。 这群逐利为上的主儿可不管什么意识形态对抗,真金白银的损失砸到头上,再强硬的政治口号也得给赚钱让路。毕竟对美国资本来说,对华贸易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利润、就业、市场的必答题,贸易战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他们自然要逼着政府踩刹车。 最先扛不住的,还得是美国的农业资本。特朗普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直接让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 270 亿美元,其中大豆就占了 71% 的份额,相当于硬生生丢掉了近 200 亿美元的生意。 美国大豆协会早就哭晕在厕所,原本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结果关税一加,中国转头就从巴西进口更多大豆,等美国农民反应过来,市场份额已经被抢得七七八八,至今都没能完全夺回来。 华盛顿州的共和党众议员丹・纽豪斯都忍不住发声,毕竟国内苹果消费市场就那么大,农民要活下去,离不开外国市场。更要命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化肥关键成分钾肥、农业设备所需的钢铁和铝产品也加了关税,相当于给农民的生产成本又添了一笔负担,美国农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已有其他国家对美国约 270 亿美元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让本就艰难的农业资本雪上加霜。 农业这边哀嚎遍野,制造业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 6 个月低于 50% 的荣枯线,意味着整个行业持续萎缩,不少工厂主直言当下的营商环境 “比 2007 到 2009 年大衰退时期还要糟糕”。 罪魁祸首就是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飙升。就拿汽车行业来说,每辆美国生产的汽车里,50% 到 60% 的零部件都是进口的,而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铝及其衍生制品征收 50% 的关税,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 25% 的关税,这无疑是给车企的利润来了一记重拳。 福特汽车就公开预计,全年因为关税冲击要少赚 20 亿美元,要知道这家公司去年的营业利润也才 102 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除了车企,整个制造业的投资热情都在冷却,7 月份工厂建设支出同比下降 6.7%,4 月以来更是丧失了 3.7 万个工作岗位,制造业招聘跌至近 10 年来最低。 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报告更是发出警告,如果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下去,美国制造业投资可能每年减少 13%,到 2029 年累计缩水约 4900 亿美元,这样的损失,任何一个制造业资本都无法承受。 那些手握重金的制造业巨头们,自然不会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纷纷通过行业协会、政治献金等方式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 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他们不会被政治口号绑架,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更是看得明明白白。贸易战升级期间,美国股市多次出现大幅波动,道琼斯、纳斯达克指数频繁跳水,因为资本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一会儿加征、一会儿推迟,短短几个月内特朗普政府就做出了近 100 项相关决定,这种反复无常让金融资本难以制定长期投资策略,只能选择观望甚至撤资。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国,一旦贸易战影响双方关系,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这对依赖低利率环境的金融资本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而且,许多美国金融机构都深度参与了中美之间的贸易融资、投资并购等业务,贸易战一打响,这些业务都被迫暂停,手续费、佣金收入大幅下滑。所以,华尔街的大佬们也纷纷发声,通过各种渠道向特朗普政府传递信号,要求稳定对华关系,恢复正常贸易秩序。 美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想象中更深。中国不仅是美国许多农产品、制造业产品的最大买家,更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美国企业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利用当地的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降低成本,再把产品销往全球。 还有不少企业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一旦贸易战导致供应链断裂,生产就会陷入停滞。比如美国的电子制造业,许多关键元器件都来自中国,关税加征导致元器件价格上涨,产品竞争力下降,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这些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很清楚,失去中国市场或者中断与中国的供应链合作,意味着失去全球最大的增长引擎,这是他们绝对不愿看到的。 总之,美国资本的逻辑很简单,赚钱才是硬道理。贸易战带来的不是所谓的 “公平贸易”,而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农产品积压、制造业萎缩、金融市场动荡、就业岗位流失,每一项都戳中了资本的痛点。 特朗普政府当初发起贸易战,打着 “保护美国产业” 的旗号,却没想到关税的 “回旋镖” 最终击中了美国自己。当资本的损失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自然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游说、献金、舆论施压等各种方式,逼着政府调整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