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来了!工信部、央行等联合发布!

新浪财经 2025-11-26 23:03:46

热点情报

消费领域迎来利好

11月26日下午,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

华创证券研报称,部分消费者服务行业的结构性复苏趋势正愈发明确,经营层面已现企稳改善迹象,逐步走出底部区间,重点推荐关注以下两条主线:一是酒店行业,供需格局优化,经营数据稳步回暖。二是免税行业,政策红利加持,静待行业新增量。

特发信息连收4个涨停板

11月26日,特发信息再度涨停,实现四连板走势,累计涨幅为46.53%。截至收盘,该股成交量229.63万手,成交金额31.22亿元,换手率25.84%。最新A股总市值达125.33亿元,A股流通市值123.7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特发信息是光通信与智慧服务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业务涵盖线缆制造、智慧服务、融合和物业资产经营四大板块。公司在光通信行业深耕30余年,“特发信息”品牌已成为国内光纤光缆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知名品牌。

第10只险资私募基金开始投资运作

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近日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进入运作状态,这是第10只开始正式投资运作的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今年1月,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阳光人寿及阳光资产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获批规模200亿元。

A股年内累计回购超1300亿元

据统计,2025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400多家实施了回购,已回购金额合计达到1342.25亿元。这是A股历史上第4次年度回购金额超过千亿元,2021年、2022年和2024年回购金额分别为1206.89亿元、1019.08亿元和1658.77亿元。

从行业角度看,医药行业实施回购的公司数量居首,今年以来有156家公司实施了回购;电子、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等行业紧随其后,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55家、146家、123家。从回购金额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已回购金额居首,达到143.49亿元。

从个股角度看,美的集团年内回购金额超过96亿元,高居榜首。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徐工机械、牧原股份等公司年内回购金额也超过20亿元,分别达60亿元、43.86亿元、27.5亿元、21.6亿元。此外,中远海控、药明康德等9家公司年内回购金额也超过10亿元。

银行股掀起密集增持潮

11月下旬,上市银行增持公告密集落地,内外资大股东与核心管理层形成增持合力。11月21日,南京银行公告显示,法国巴黎银行(QFII)9月29日至11月20日,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行股份1.28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1.04%。

中小银行的管理层自掏腰包增持同样引人关注。11月20日常熟银行公告称,该行行长陆鼎昌等6名高管拟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该行A股股份不少于55万股;沪农商行则于11月18日披露,该行行长汪明等5位高管已于11月13日至17日合计增持25.91万股,成交价格在9.02元至9.08元之间,且承诺锁定两年。

光大证券在四季度银行业投资展望中表示,银行板块再配置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正步入“顺风”阶段。该机构分析称,经过前期市场调整,银行板块当前已具备较好的配置性价比,对下一阶段股价表现持乐观态度。万联证券也预计,银行业绩增速有望持续改善,业绩稳定性进一步增强,高股息投资价值更加凸显。

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

据央视新闻消息,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在江苏南京成立。该研究所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承担工业人工智能从顶层设计到体系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任务,构建“技术引领—平台整合—赋能闭环”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其他盘前要闻:

1.药明康德:近日股东减持公司总股本的0.40%。

2.南向资金11月26日净卖出超39亿港元,盈富基金遭净卖出居前。

3.工业富联: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不超过19.36元/股调整至不超过75元/股。

4.国海证券胡国鹏:2026年A股有望进入估值与业绩双轮驱动的上涨行情第三阶段。

5.美银:到2030年英伟达仍将主导市场,但市场份额可能从目前的85%降至75%。

本文观点由卓义强(执业编号:A0590625020006)编辑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