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李宁和师姐陈永妍结婚,婚后5年,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一天,他们去医院检查,陈永妍调侃李宁道:“原来你不行呀。” 李宁听后心里很是难过:“是呀,原来是我不行,可我是获得过14个世界冠军的运动员,我不行谁行?”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李宁心上,这位在体操赛场上无所不能的王者,第一次在生活里感到如此无力。 当时的李宁正处在事业转型的关键期。 1990年创立的李宁公司已经有了起色,1993年销售额就达到1.2亿元,但全年280天的出差让他根本顾不上家庭。 陈永妍放弃了体操教练的机会,转型做公司行政总监,两个人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90天。 本来想等事业稳定了再考虑孩子的事,可李宁母亲那句“再不生我就搬去公司住”的玩笑话,让生育问题突然变得紧迫起来。 1998年秋天拿到的检查结果让夫妻俩都傻了眼。 协和医院的报告显示,李宁的精子活力只有12%,正常数值得在40%以上,医生说自然受孕的概率不到5%。 那会儿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刚起步,试管婴儿成功率不到15%,一次费用就要2.3万,相当于李宁当时三个月的工资。 更让他难受的是,这个结果戳中了冠军的自尊心,他躲在更衣室里坐了三个小时,手里攥着14块金牌的照片,搞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为了要孩子,李宁彻底改了生活习惯。 以前应酬少不了的烟酒全戒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跑5公里,下午还要游泳1小时,陈永妍变着花样做枸杞山药粥和牡蛎餐,把体操训练里的柔韧性动作改成双人瑜伽。 本来想靠自己扛过去,拒绝妻子陪同就医,后来发现陈永妍偷偷在病历本上贴满“加油”贴纸,才明白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那段时间,李宁每周三次往返医院做精子活化治疗,陈永妍就跟着学中医针灸,晚上给他做穴位按摩。 当时李宁正在广州开订货会,接到电话激动得摔碎了保温杯,对着电话反复问“是真的吗”。 医生都说这是医学奇迹,毕竟调理才刚满5个月。 5月18日儿子出生那天,这个在奥运赛场面对数亿观众都不怯场的硬汉,在产房外紧张得用体操动作侧手翻来缓解压力,被护士笑着说比比赛时还紧张。 这件事之后,李宁公司的发展方向都变了。 1999年推出的“健康生活”系列运动服,把养生理念融入设计,陈永妍产后三个月拍的广告里那句“冠军妈妈的选择”,让销量一下子涨了40%。 他们还设立了健康基金,每年投500万资助运动员生殖健康研究。 2005年陈永妍43岁意外怀上女儿,李宁推掉所有商业活动全程陪护,女儿出生后,他在自传里写“真正的冠军不是战胜对手,是守护家人”。 如此看来,李宁夫妇的故事不只是个生育奇迹。 2001年他公开谈论这段经历,成了国内第一个主动说不育问题的公众人物,带动男性生殖健康检查率一年涨了27%。 前体操冠军楼云后来也说,自己当年因为鞍马训练导致腹股沟损伤,也曾经历两年不育治疗。 这些体坛强者在赛场外的挣扎,让更多人明白所谓“不行”,其实是重新定义“行”的开始。 现在回头看,从1998年12%的精子活力到1999年儿子的第一声啼哭,从2005年高危妊娠到2006年儿女双全,这对冠军夫妻用28年婚姻证明,婚姻里真正的奖牌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成为彼此的铠甲。 就像他们把体操动作改成助孕瑜伽那样,生活里的难题,往往需要两个人一起拆解才能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