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1月24日发布,广东阳江,男子倒车时,不慎将95岁老人撞倒,3个月后,老人去世,获赔60.2万,可老人家属不愿意给男子出具谅解书,男子因交通肇事罪获刑1年2个月。男子不服:自己听到异响后,发现老人倒地,立马拨打了120和110。男子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男子家属不解:鉴定表明自身因素是导致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车祸损伤仅是次要因素,对方家人还获赔60多万,我父亲为啥还被判一年两个月?男子申诉,高院: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量刑明显不当,决定再审。 (信源:纵览新闻——95岁老人被撞后三个月去世,司机赔偿60万后获刑一年两个月,广东省高院决定再审) 广东阳江的老小区里,午后的阳光刚晒暖墙角。男子李某握着方向盘,盯着倒车影像慢慢打方向,倒车雷达“滴滴”的预警声越来越急。突然,一声闷响从车后传来——“咚”,像重物砸在钢板上。 李某的心瞬间揪紧,推开车门就往车后跑。95岁的张大爷蜷在地上,银白的头发乱了,手里的竹篮翻在一边,刚买的小葱和豆腐撒了满地,豆腐被车轮碾出几道白印。 “大爷!大爷您醒醒!”李某蹲下来,手指轻轻碰了碰老人的肩膀,声音都在抖。老人眼皮动了动,却没力气睁开,嘴唇翕动着说不出话。 李某没敢乱挪,立刻摸出手机,指尖滑了三次才按对120,接着又打了110,报完地址就站在路边挥手,盼着救护车快点来。 十分钟后,救护车鸣着笛赶到。李某帮着医护人员抬担架,垫付了2000元急诊费,还特意跟医生说:“老人年纪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您多费心。” 之后的日子,他每天下班都往医院跑,拎着保温桶里的小米粥,帮着家属跑腿缴费,账本记得清清楚楚。 谁都没料到,这场看似不严重的车祸,会拖成悲剧。三个月后,医院传来消息:张大爷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没能挺过去。 接到通知时,李某正在给老人买软乎的蛋糕,手里的袋子“啪”地掉在地上。 家属的悲痛能理解,李某也愧疚不已。经过保险公司核算和协商,他一次性支付了60.2万元赔偿金,包括丧葬费、医疗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他以为钱赔到位,自己又全程没逃,这事总能有个了结。 可法院的传票,还是寄到了家里。“交通肇事罪?”李某拿着传票,手指都捏白了。 庭审时,他当庭出示了报警记录、缴费凭证和聊天记录,证明自己没逃避责任。但张大爷的儿子红着眼说:“我爸走的时候都没合上眼,这钱换不回他的命,谅解书我没法写。” 更让他崩溃的是司法鉴定结果:张大爷的死亡,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器官衰退和基础病恶化,车祸造成的软组织挫伤只是次要诱因。 即便如此,一审法院还是判了他1年2个月有期徒刑。 “我没逃!没躲!赔了60多万,还是次要责任,凭啥坐牢?”李某当场提出上诉。可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理由是“车祸与死亡存在因果关系,且未取得谅解”。 他的女儿拿着判决书哭:“我爸这三个月吃不好睡不好,钱也给了,罪也受了,怎么还要坐牢?” 交通肇事罪不是“只要死人就判刑”,得看“因果关系”和“责任程度”。比如车祸只是诱因,且肇事者积极赔偿、没有逃逸,量刑时必须考虑这些情节,这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罚要配得上错。 李某的家属没放弃,找律师整理了满满一摞材料:110报警记录(事发后1分23秒拨打)、120接诊证明、47张缴费单据、邻居证明他平时品行的证言。 这些材料被送到广东省高院,申请再审。 最近,高院的裁定下来了:“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量刑明显不当,决定再审。” 这事儿也给所有人提了醒:小区倒车千万小心,尤其是老人小孩多的地方,别光信雷达,一定要下车看一眼;万一出事故,第一时间报警送医,保留好所有证据,这是给自己留后路。 而法律的意义,不仅是给受害者公道,也要守住“罚当其罪”的底线。李某有错,该赔;但他没逃、没赖,积极补救,量刑时就该考虑这些。 毕竟,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得让人心服口服。 目前再审还没开庭,但高院“量刑明显不当”的认定,已经给了李某希望。网友们都在等一个公正的结果——既不让受害者白受委屈,也别让知错就改的人寒了心。 你觉得李某该判刑吗?如果是你,会给谅解书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也提醒身边人,开车务必多留心,平安比啥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