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墓中被盗出的草书至宝,每个字完好无损,这才是正宗的古人笔法! 20世纪20

有趣三余 2025-11-26 17:44:14

慈禧墓中被盗出的草书至宝,每个字完好无损,这才是正宗的古人笔法! 20世纪20年代末,军阀孙殿英为了筹集军费,炸开了清东陵,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墓均被盗掘,特别是慈禧地宫,毁坏严重,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连她嘴里放置的夜明珠都被偷走了。 这些珍宝被变卖后流落民间,而那些看上去“不值钱”的字画则被随意丢弃一旁,它们大多被毁。而有一件书法,则幸存了下来,被精心装裱保存,全卷一字未损,如今藏于台北故宫。 这件作品就是黄衍相的《草书杜甫秋兴八首》。黄衍相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草书大家,早在崇祯年间便名满江南。清朝建立后,他的作品多次被皇帝下令搜集,此作则是乾隆年间云南总督为太后祝寿而进献的。 乾隆深爱此帖,一直秘藏于内府,慈禧看后更是喜爱,下令将它随葬。《草书秋兴八首》为纸本册页,共16折、32页,每页纵约31.8厘米、横约20.5厘米,总长度超过6米,共400余字,字径大小错落,在3至7厘米之间,以大草写就,挥洒自如、雄健开张。 黄衍相的草书主要取法于张旭、黄庭坚、鲜于枢、祝允明诸家,将晋唐宋元明诸大师笔法熔冶一炉而自出新意,是我们学习古人正宗草法的一部范本。行笔时通过捻管或转腕,使笔毫如拧绳般绞在一起前行,写出的笔画中锋浑厚,充满了坚韧的力感。 用笔节奏对比强烈,重按处,点画如高山坠石,墨色沉厚;轻提时,细丝牵引,劲健而不断。结字大开大合,呈辐射状,深受黄庭坚影响,字的中宫紧收,笔画向一个核心点聚拢,同时将主笔如长撇、捺、竖钩等向外拓展,形成内紧外松、疏密对比的视觉效果,字势开张,气象博大。 随形造势,不拘一格,大小、欹正、宽窄都随上下文的笔势而生,营造奇崛跌宕的动感。墨法浓淡相映,浓墨立骨,飞白增添苍劲,由浓到淡、由润到枯丰富层次。墨色与笔触的丰富性,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磅礴气势和抒情性,堪称晚明大写意草书墨法的成功实践者。 清代郭柏苍在《全闽明诗传》评价黄衍相“书法奇逸,遒劲绝伦。” 他的草书是学习“骨力”与“气势”的范本,其线条的苍劲与结字的开张,是治疗笔力孱弱、格局拘谨的良药。对于已掌握基础草法,希望提升作品力量感与视觉张力的学习者,极具启发价值。 汲取“造险”与“平衡”的智慧,变幻莫测的章法和奇崛的结字,能为学习者提供无穷的灵感,打开创作思路,学会如何在动态中制造并平衡险绝的姿态。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黄衍相草书杜甫秋兴八首 台博藏本原大高清微喷复刻手工经折装

0 阅读:0
有趣三余

有趣三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