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1914年的上海,租界里汽车喇叭响,华界棚户区却连煤油灯都点不起。那年,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在长三书寓里唱曲,名叫董丽玲,真名叫董竹君。她出生于1900年,家住洋泾浜边,父亲拉黄包车累死,母亲把她卖进堂子换三十块大洋。堂子里规矩狠,女孩不学好就挨打,她却把客人赏的铜板银圆一枚枚攒起来,缝进小布袋,只想有朝一日自己赎自己。 来听曲的军官叫夏之时,1887年生,那年二十七岁,已经是四川都督尹昌衡的旅长。他不喝酒不闹局,只爱听董竹君唱《思凡》。他还带了一本《新青年》预印本,指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那段话给她看。董竹君小小年纪就明白:女人要想翻身,光靠男人救不行,得靠自己。 夏之时动了心,找老鸨谈赎身。老鸨伸出三根手指,三万大洋,漫天要价。夏之时当场就要掏存折,董竹君却一把拉住他,把他拽到雅间,关上门说:“这钱你别出,我自己能走。要娶我,三个条件:一、明媒正娶,不做妾;二、带我去日本读书;三、家里大小事我说了算。”夏之时全答应了。 没几天一个雨夜,董竹君灌醉看门老头,自己翻墙跑了,带着一把琵琶找到夏之时。两人用一壶黄酒拜堂,结为夫妻。婚后,夏之时兑现承诺,带她去了日本,她考进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还学会了日文、法文。 1919年回国,她在成都办女子织袜厂、办黄包车公司,想让穷姐妹有活路。可军阀混战,厂子倒了,夏之时后来也抽上大烟。1929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四川,回到上海,从头干起。 她先办纱管厂,被“一二八”炮火炸光;1935年在霞飞路开锦江川菜馆,一间小门面越做越大,1946年变成锦江饭store。1951年6月9日,她把锦江饭店完整交给国家,又捐出自己攒下的十五万美元。她常说,个人再能干,也是国家给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