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式宣布了 11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宣布,对特定液晶器

语山铁血 2025-11-26 12:17:31

美国正式宣布了 11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宣布,对特定液晶器件、组件及其下游产品启动337调查,中国的惠科、海信、TCL,还有韩国LG等多家行业巨头全被列为被告! 乍一听是场普通的贸易纠纷,实则藏着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维护行业垄断的小心思。这场调查的始作俑者不是美国政府主动发起,而是美国老牌科技企业康宁公司在背后推动,这已经是该公司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针对中国显示产业龙头企业申请337调查,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是偶然的专利维权,而是一场有预谋的产业围堵。 337调查说起来专业,其实就是美国用来限制进口产品的“利器”,专门盯着所谓的“知识产权侵权”,一旦裁定违规,相关产品可能直接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这次被盯上的液晶器件和下游产品,小到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大到电视、投影仪,全是咱们日常离不开的东西,而惠科、海信、TCL这些中国企业,在全球液晶显示市场早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在北美市场,海信、TCL的出货量占比高达51%,这才是让美国企业坐立难安的真正原因。 康宁公司之所以急着动手,核心是怕中国企业打破它的垄断地位。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的行业巨头,康宁在液晶显示器的核心材料——玻璃基板领域长期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甚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占有率更高。过去它靠着技术封锁和价格打压,一直牢牢把控着这个赛道,可中国企业经过二十年深耕,终于实现了玻璃基板的国产化量产,彩虹股份的超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刚点火投产一个月,康宁就迫不及待发起了调查,这背后的打压意图再明显不过。 更过分的是,康宁玩的是“全球围堵”的套路。不光在美国发起337调查,还在欧盟、印度、中国等多个地区同步提起了13起相关诉讼,把专利纠纷变成了全方位的商业战。这种做法根本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滥用自身的专利优势和市场霸权,试图用诉讼拖垮中国企业——要知道应对跨国诉讼不仅耗时耗力,还得投入巨额的法律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扛不住这种消耗,最后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这场调查对中国显示产业的影响可不小。国内显示面板产业总投资已经高达1.5万亿元,形成了从材料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一旦玻璃基板这个关键环节被卡脖子,整个产业链都可能面临停产风险。对海信、TCL这些终端企业来说,北美市场是重要的营收来源,要是产品被禁止出口,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全球市场的布局节奏。而康宁这种垄断行为,其实早就被多国盯上了,欧盟委员会已经在2024年11月对它发起了反垄断调查,指控其在便携式设备显示屏玻璃市场滥用支配地位。 说到底,这场调查本质上是美国用知识产权作为工具,维护自身技术霸权的不正当竞争。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靠打压竞争对手、封锁技术来维持垄断,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中国显示产业的崛起不是靠“抄袭”,而是靠无数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这种凭实力赢得的市场地位,不该被恶意诉讼随意打压。康宁的做法不仅会扰乱全球显示产业的正常秩序,最终也会反噬自身——毕竟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选择、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不是被垄断企业操控的市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eic 美企反击 美企表态 美国贸易黑名单 美企 美国电子消费展 美国消费电子展

0 阅读:2
语山铁血

语山铁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