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美国印太司令部突然通报了,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美军P-8A和RC-135又

张南游丝熊 2025-11-25 18:50:13

果不其然。美国印太司令部突然通报了,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美军P-8A和RC-135又被中国战机近距识别与伴飞,而且来的不是歼-20。 2025年11月20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发布通报,称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和RC-135电子侦察机遭遇中国空军战机近距离识别与伴飞。事件发生在福建舰完成首次实战化训练并宣布形成初始战力的第三天,这一时间节点显示美方对中方海军动态高度敏感。RC-135W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P-8A则从菲律宾克拉克基地升空,两机路径指向南海中部,意图通过电磁信号采集和声呐探测,获取福建舰编队活动轨迹及周边部署情报。根据开源飞行追踪数据,RC-135W沿海南岛西侧领空边缘低空飞行,其AN/ASD-1电子情报系统全程运转,覆盖数百公里范围内的雷达和通信参数。P-8A则向黄岩岛东侧推进,投放声呐浮标监测水下动向,机身挂载AGM-84H导弹,显示出超出纯侦察的意图。中国监控体系迅速响应,地面雷达、海上舰艇和天基卫星形成闭环,仅用几分钟锁定目标并派出战机。 美军侦察行动并非孤例,而是印太战略下常态化情报收集的一部分。自2020年以来,美军在南海出动P-8A和RC-135型机架次逐年攀升,2025年上半年已超300架次。这些飞机装备先进传感器,能实时分析电磁环境,为美方更新目标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其入列标志海军远海作战能力跃升,美方自然视之为重点监视对象。11月5日福建舰在三亚军港正式编入现役,11月18日启动实兵训练,包括舰载机弹射起降和编队航行科目。训练验证了电磁弹射系统稳定性及舰机协同效率,形成初始战力后,编队逐步融入南海巡航序列。美机选择此时入场,明显借机测试中方反应,试图填补情报空白,同时为盟友如菲律宾提供实时支援。 中国空军应对专业而克制,出动歼-11B拦截P-8A,歼-16伴飞RC-135W。歼-11B经“11B+”升级,集成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Link16数据链,翼下PL-15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适合中距离威慑。歼-16Block2批次搭载WS-10C发动机,配备电子战吊舱,能有效压制侦察机信号接收。两型战机高低搭配,经济性与作战效能兼顾,避免不必要升级事态。印太司令部通报中,美机组描述伴飞距离制造压力,但承认中方动作规范,未见违规操作。开源视频显示,中国战机保持平行姿态,导弹挂载实弹,迫使美机调整航向,任务从原计划6小时缩短至不足3小时。P-8A转向吕宋岛北部,RC-135W北撤嘉手纳,浮标回收不全,数据采集受阻。 这一事件折射出南海局势的复杂性。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频繁派遣侦察机进入中方防空识别区,实际推进“印太战略”,强化对华围堵。2025年,美菲联合军演规模扩大,菲律宾获美军更多情报支持,黄岩岛摩擦频发。中国坚持通过外交与军事双轨维护主权,南部战区多次组织海空联合警巡,052D型驱逐舰如长沙舰部署相控阵雷达,形成立体防御网。美方通报虽渲染“威胁”,但忽略自身抵近侦察的挑衅本质。国际法专家指出,侦察机进入他国识别区须通报意图,美机未遵守此规,已构成安全隐患。中国空军查证行动符合《芝加哥公约》,旨在保障空域秩序。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战机组合针对性强。歼-11B采购成本约4.5亿元人民币,适用于日常巡逻;歼-16多用途设计,12个挂点兼容空空、反舰导弹,电子战能力克制RC-135W的COMINT任务。相比之下,美军RC-135依赖高空平台,易受干扰影响。福建舰训练暴露的美方焦虑,还体现在盟友动态上。日本P-3C巡逻机同期活跃,澳大利亚P-8A也报告类似拦截。2025年南海侦察架次虽较2024年微降,但美军转向私营承包商改装机,隐蔽性增强,如庞巴迪CL-604型监视机,模拟民航路径执行任务。这些“另类侦察”加剧风险,易引发误判。 事件后,美军路径趋保守,避开核心区,但侦察频次未减,显示战略惯性。中国海军编队继续训练,福建舰融入“航母五件套”体系,包括歼-15T、歼-35和空警-600预警机,提升远海投送能力。空军强调,此类拦截为常规职责,维护主权红线。国际观察家认为,中方克制回应留有余地,避免事态升级,同时展示监控闭环效能:从预警到响应仅需5分钟。美方需反思“航行自由”的双标,推动对话而非对抗,方能缓和印太紧张。

0 阅读:7
张南游丝熊

张南游丝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