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谈妥了!当地时间11月23日,李强总理在约翰内斯堡会见德国总理默茨,双

风吟写枪啸 2025-11-25 17:25:47

中国和德国谈妥了!当地时间11月23日,李强总理在约翰内斯堡会见德国总理默茨,双方就继续发展两国双边关系以及加大合作力度进行了探讨交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德国愿意推动中欧对话关系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中德两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关系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建交53年以来,双边合作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持续深化,形成了高度互补的格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庞大,年出口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德国则以欧洲经济引擎著称,高端制造实力领先,汽车和机械产业占全球市场显著份额。2024年,中德贸易额虽同比下降2.4%至2018.8亿美元,但中国出口额达1070.5亿美元,同比增长6.5%,显示出强劲韧性。这种互补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两国产业结构的自然契合,中国提供广阔需求和供应链支持,德国贡献精密技术和创新经验。 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德合作面临多重挑战。全球贸易摩擦、地缘冲突频发,导致供应链调整压力增大。2024年,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出口市场,德美贸易额达2550亿欧元,而中德贸易额降至2470亿欧元。这反映出外部因素对双边流动的影响,但也凸显中德关系的战略价值。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超过57亿欧元,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如大众和宝马的在华工厂。这些投资不仅支撑德国经济增长,还体现了两国经济高度依存的现实,避免脱钩将损害双方核心利益。 此次会晤发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G20峰会期间,这是G20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以“团结、平等、可持续”为主题。南非于2024年12月接任轮值主席国,峰会聚焦灾害应对、债务可持续、能源转型和关键矿产利用等议题。中德领导人借此平台,强调加强战略沟通,尊重核心利益。 德国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德对话机制,这为排除干扰、聚焦共赢提供了政治保障。 中德经贸合作的本质在于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德国汽车、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依赖中国市场,2023年德国对华出口额达973亿欧元,占其总出口的7%以上。中国的新能源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德国的高端技术和标准支持。例如,在氢能和智能驾驶领域,双方已启动联合研发项目,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上半年,中德贸易额达1010.7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出口增长10.6%。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短期波动存在,长期趋势向好,合作空间广阔。德国企业界清醒认识到,中国“十五五”规划将带来新机遇,计划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新兴领域已成为中德合作的新增长点。中国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产业能级提升,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政策吸引德国伙伴参与。德国在精密工程和环保技术上领先,如西门子和巴斯夫公司在华布局低碳项目。这些合作不仅提升效率,还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2024年中德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举办,近400位政商代表探讨中小企业融合,超一半德企表示未来两年将扩大在华投资。这类机制性交流,帮助双方挖掘潜力,避免竞争面扩大化,转而强化垂直和水平合作。 中德关系作为中欧合作的压舱石,其稳定直接影响欧盟整体对华政策。欧盟内部对华立场多样,有些成员国受外部影响强调风险,但德国作为核心国,选择务实路径。默茨政府强调开放姿态,推动中欧建交50周年活动,包括领导人会晤和经贸论坛。这有助于欧盟以长远眼光看待中欧关系,坚持伙伴定位。2025年G20峰会通过的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德国协调欧盟成员,避免单边壁垒扩散。中德在联合国和G20框架下,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全球治理体系。 全球视野下,中德共识意义重大。当今世界,单边主义抬头,阵营对抗加剧,许多国家担忧新冷战风险。中德选择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提供可行方案。峰会期间,德国推动欧中对话,强调合作大于分歧。这不仅稳固双边关系,还为中欧注入确定性力量。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1859亿欧元,同比增长0.6%。这证明,务实合作能抵御外部噪音,推动共同发展。两国在气候变化和多边贸易上的协调,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展望未来,中德需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默茨计划2026年初访华,筹备第八轮政府磋商,聚焦科技和新兴产业。中国欢迎德国参与氢能试点和5G应用,德国则期待分享中国市场活力。教育领域,中德互办语言年,在德中国留学生近5万人,职教合作领先。这些人文纽带,增强互信基础。同时,双方需妥处关切,如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通过对话化解分歧。默茨强调维护WTO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与中方立场一致,有助于构建公平环境。

0 阅读:118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