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日本正在经济科技与制造领域正在快速的失去地位,未来等待日本的唯一结果是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与配件提供者。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的最新演讲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被不少日本媒体形容为“直击痛点的冷水”。 这位以攻势现实主义理论闻名的学者,没有回避日本当下的发展困境,其言论之所以让日本难以接受,核心在于戳破了日本坚持多年的大国幻想,更点出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变迁的残酷现实。 米尔斯海默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日本的大国梦已经走向崩溃,未来在国际格局中难以再扮演独立的主要角色,反而可能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与配件提供者。 他提到,日本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体系,这种依附关系使其在战略选择上处处受限,而随着西方权力相对衰落,美国对东亚的承诺和投入难以持续,日本失去了追求大国地位的外部支撑。 同时,日本自身产业竞争力的下滑更为致命,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优势正在被逐步侵蚀,与新兴经济体的差距不断缩小,这让其难以再以独立大国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 日本之所以被这番言论“破防”,本质是因为演讲内容句句戳中了现实痛点。在制造业领域,日本的支柱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 汽车产业作为日本经济的核心,新能源转型严重滞后,2025年本土纯电车型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2%跌至1.3%,在售61款纯电车型中51款来自海外,本土车企几乎沦为陪跑。 而中国车企凭借性价比和技术创新,在日本市场实现销量倍增,让固守传统技术的日本车企倍感压力。 半导体领域看似风光,2025年1-9月芯片设备销售额超3.8万亿日元,光刻胶全球市占率更是高达82%,但这种优势集中在细分配件领域,全产业链掌控力严重不足,且对华出口依赖度极高,信越化学41%的营收和超65%的光刻胶出口都依赖中国市场,早已失去产业主导权。 更让日本焦虑的是,内部结构性问题加剧了产业衰退。 老龄化导致制造业人才断层,2025年高校制造业相关专业就业率同比下降8%,年轻人不愿进入工厂,企业即便推行弹性工时,生产率提升也十分有限。 研发体系僵化使得日本虽能在基础研究领域斩获诺奖,却难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面对中国企业的全产业链协同突破,其渐进式改进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日本为配合美国对华限制收紧半导体材料出口,却未获得美国对等回报,反而丧失了重要市场,本土电池产能投资缩减40%,进一步错失产业转型窗口期。 米尔斯海默的演讲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应,在于他打破了日本对自身地位的认知偏差。 长期以来,日本始终以“制造业强国”自居,执着于大国身份的构建,但演讲揭示的现实是,其产业优势正不断收缩,产业链地位持续下沉。 当半导体材料、精密配件等领域的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当核心产业转型滞后于全球趋势,日本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已逐渐向原料与配件提供者倾斜。 这种身份转变与日本的大国诉求形成巨大落差,自然引发强烈的心理冲击。对于日本而言,真正的“破防”或许不在于学者的言论,而在于如何面对产业竞争力下滑、战略依附性过强的现实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