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可染带画作拜见齐白石,齐老坐在躺椅上随手翻看。看过几幅后,齐老突然站起身道:“拿笔来!”然后便在其中一幅《牧牛图》上题了11个字。不料,这幅画作后来竟然卖到了7751万…… 1947年。那会儿的北平,寒风凛冽,但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室里却是暖意融融。 李可染当时才三十出头,虽已小有名气,却始终觉得自己的笔墨还差火候,这次登门就是抱着求教的心思,怀里的画卷被他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受了寒气。齐老眯着眼一幅幅翻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李可染站在一旁手心直冒汗,连大气都不敢喘。直到翻到那幅《牧牛图》——青草地里,牧童横卧牛背,手里还拽着根柳条,牛儿低眉顺眼地啃着草,笔墨虽稚嫩,却透着股天真烂漫的灵气。 齐老猛地从躺椅上坐起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拿笔来!”侍从赶紧递上笔墨纸砚,只见齐老提笔蘸墨,手腕一抖,“可染弟画此牛,精神饱满”11个字便跃然纸上,笔力遒劲,还特意落了自己的印章。李可染当场愣住了,要知道齐老素来惜墨如金,极少为后辈题字,更何况是如此直白的夸赞!他激动得连连作揖,眼眶都红了:“齐老,您这是折煞晚辈了!”齐老却摆摆手,指着画作笑道:“好就是好,你这画里有生活,有真心,比那些故弄玄虚的强多了!” 这11个字,成了李可染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总被人说“模仿痕迹重”,自信心备受打击,而齐老的题字不仅是认可,更点醒了他——艺术创作贵在真诚。此后几十年,李可染深耕“牧牛”题材,常跑到乡下观察牛的神态动作,和牧童聊天,把生活里的细节融进笔墨里。他画的牛,或昂首前行,或低头饮水,每一笔都透着股憨态可掬的生命力,而牧童的形象也愈发灵动,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符号。 没人想到,这幅被齐老“点化”过的画作,会在2019年的拍卖会上拍出7751万的天价。有人说,这钱买的是两位大师的“跨界联动”,是齐白石的题字给画作镀了金;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是李可染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当年那幅稚嫩的《牧牛图》,藏着的是一个后辈对艺术的敬畏,是一位前辈对人才的爱惜,这种惺惺相惜的艺术传承,远比金钱更珍贵。 更让人动容的是,李可染成名后,始终记得齐老的教诲,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还把“真心作画”的理念传给了弟子。他常说:“齐老当年题的不是字,是做人作画的道理,艺术没有捷径,唯有扎根生活,心怀敬畏,才能走得远。”如今再看这幅天价画作,笔墨间的温度依旧清晰——那是北平寒冬里的一份暖意,是艺术界代代相传的温情,更是两位大师用真心浇灌出的艺术之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清北送达邬老师
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