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方言终将消失。变成大一统的语言;普通话。这是大势所趋,改变不了

摩尔德艾 2025-11-25 01:49:47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方言终将消失。变成大一统的语言;普通话。这是大势所趋,改变不了。 说现实,我们的小孩辈,说的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已说不好家乡话了,但能听懂老家方言。像我们,虽远离自己的故乡,但我们夫妻俩日常的对话还是说老家的话,小孩从小耳濡目染,当然能懂,但要他说老家话,就难了。他们从开始会说话起,就与全国各地来的人打交道。他们普通话说惯了,说老家话反而觉得别扭。就像我们在外与别人打交道的话,自己认为是普通话,实际是方言,普通话都不是,是洋土结合体,人家半天才听懂个大概意思的语言。 那么,再下一代,孩子的孩子他们呢?他们是基本上家乡话说不来了。生于六十七十年代吧,做夫妻的还基本上是本地或同区域的人,到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做夫妻的很多已经是相隔千里万里了。他们平常的交流就是普通话为主,因为他们如果说方言,双方都很难听懂。这样一对夫妻,生下的小孩,他还能听得懂或说得好原来老祖宗处的话吗?就是他现在生活的地方,他也说不好这里 的方言。 就是现在的农村,平常已很少有人,国庆或春节回去的人较多,用心听听,你会发觉,村民们相互交流的也是普通话的多了。 像我们一家,趁假期,在四面八方工作的兄弟姐妹,赶回老家相聚。大家难得在一起,聊聊天,说说事是肯定的。我们大一些,方言与普通话能自动转换。但与小一辈们交流时,像我八十多岁的丈母娘也不得不用,说得有些像普通话的话,来聊了。 现在各地方有些组织发起了救方言的活动,就像我现在住的小镇的小报,已经半年在报上的一角,登用方言句说本地话的文章,目的教大家学讲本地话。方言能救得了吗?救不了,人口大批迁移集中到城镇,及从小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教小一辈们说方言,他们别扭啊!像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说不好普通话,读书时,老师授课,说的也是方言。我们是知道普通话,但是,是说不好普通话。1956年推广学普通话,到我们那时还没成气候,所以,到现在想说普通话,也是带重乡音味的,半土半洋,人家稍许能够听明白的话。 语言从古至今都在变化的,从发音到能言,到表达一完整的意思,上下几千年。后又发明文字,我们说的话,变成能说也能用笔来记,通过不断地完善,渐渐成了大一统的标准语言。 百年后,中国大部分方言会消失,剩下只会是东西南北的几大板块,也只是带各方口音的普通话。但有些词会留下来,如吃面,陕西那边现在还说咥面,咥,就是从古留下来的,一直保留到现在。不要说方言词,就是现在书面流通的词语,到以后,他的意思也会改变。以前,像显现的现与见是同一个意思,如古诗“风吹草动见牛羊”,这里的见就是现的意思,不读jian,而要读xian。所以,现在的文字工作者,为了将来的人能明白现在的事,从现在开始,研究,记录下中国各地方的方言,也是很有必要的事。 统一都说普通话,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用方言来写文章,这方言字怎么写,用哪个字,才能表达最恰当的意思,还真有点难。先前我发了一篇同学群聊天的实录。我们家乡的人,看了都懂;但叫其他地方的人看,就一头雾水,什么也看不明白,表达的不知是什么意思。

0 阅读:35
摩尔德艾

摩尔德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