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建议,发展祭祀产业,贾府有可能翻盘吗?   如果王熙凤真听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25 00:34:36

如果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建议,发展祭祀产业,贾府有可能翻盘吗?   如果王熙凤真听了秦可卿的话,在祖茔周边置办田庄祭产,顺带把家塾迁过去——这事乍一听像模像样,毕竟秦可卿托梦时说得明白,祭产受朝廷律法保护,抄家抄不到祖坟头上,子孙读书种地好歹有条退路。可细琢磨起来,这事儿怕只是杯水车薪,甚至可能加速贾府的内耗。   先说王熙凤的执行力。她协理宁国府时确实雷厉风行,可那是丧事这种短期项目,管人靠的是威慑力。置办祭产却是长线工程,需要协调族中各房出钱出力。   贾赦那一房盯着贾母的私房钱,贾珍连儿媳妇的棺木都要用樯木,让他们掏钱买祭田?怕是前脚拨银子,后脚就被挪去填烟花柳巷的窟窿。   王熙凤自己放高利贷的钱都攥在手里,哪舍得拿出来做这种“赔本买卖”?她连探春理家时开源节流的小改革都暗中抵制,何况动真格的家族根基?   再说祭产的实际效益。秦可卿的算盘是“祭祀供给之费”和“家塾之资”,可贾府的窟窿有多大?光元妃省亲修大观园就花了百万两,秦可卿的葬礼用了数千两,这些钱够买多少祭田?   就算咬牙置了田庄,按书中乌进孝缴租的例子,北方庄子遇灾年只能收两千五百两,南方肥沃之地就算翻倍,十处庄子一年不过五万两,够贾府主子们几个月的胭脂钱?   更要命的是,祭产需要专人管理,贾府的奴才连大观园的花草都能偷卖,谁能保证田庄不被层层盘剥?王熙凤连身边的平儿都防着,哪有精力盯着几百里外的佃户?   最关键的是,贾府的病在根子上。男人们不是嫖赌(贾琏偷娶尤二姐)就是炼丹(贾敬),女眷们斗心眼(赵姨娘诅咒宝玉),连探春理家时都发现,厨房买办每月多报二十两鸡蛋钱。   就算祭产置好了,子孙真能安心读书?贾环宁可烫瞎宝玉也不愿上进,贾兰射箭还要奶妈跟着,家塾里茗烟闹学的事儿还少吗?秦可卿说“树倒猢狲散”,可贾府这棵树早被蛀空了,树根烂了,撒多少肥料都救不活。   王熙凤不是没看到危机,她对平儿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可她的应对是克扣月钱放高利贷,是弄权铁槛寺赚三千两昧心钱。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本质是透支家族信用。祭产需要的是牺牲眼前利益的觉悟,而王熙凤连贾母生日的份子钱都要算计,让她把攥在手里的权力和银子吐出来,比登天还难。   她临终前哭着说“枉费心机”,不是后悔没听秦可卿,而是恨自己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再说朝廷那边。贾府的富贵是元春封妃带来的,属于“圣眷”庇佑的寄生式繁荣。祭产再稳,能稳过皇权?忠顺王府找宝玉要人时,贾政吓得发抖;太监来打秋风,王熙凤只能当金自鸣钟。   真到抄家那天,连贾母的私房都保不住,何况几处偏远田庄?看看甄家被抄前,不也在外地置了产业?结果还不是连锅端?封建时代的家族命运,从来不在田亩多少,而在朝堂站队。   最讽刺的是,秦可卿的托梦本就是“死后建言”,这本身就透着绝望——活人醉生梦死,只能指望死人托梦。王熙凤就算听了,也不过是贾府衰败史上的一个小水花。   她管得了荣国府的账本,管不了贾赦强娶鸳鸯的贪心;她算得清月钱的利息,算不清整个封建体系的崩盘。就像她判词里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个人的精明在时代的洪流里,不过是螳臂当车。

0 阅读:2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