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表示,由于中国越来越强硬的行为,中美距离战争仅有一步之遥。借着这一次中美即将

蕊蕊聊过去 2025-11-24 15:42:07

美媒表示,由于中国越来越强硬的行为,中美距离战争仅有一步之遥。借着这一次中美即将举行的会晤,美媒表示,特朗普应该抓住机会建立一个常态化、持续性、实时性的军事接触体系,以避免中美因可能的擦枪走火,而引发战争的风险。10月27日,纽约时报刊文声称,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之间的危险拦截和不安全相遇事件激增,而且没有缓和的迹象。 南海是国际水道,中国依法管自家岛礁周边,美国和它那帮伙伴总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派飞机船只过来转悠。结果呢,碰头次数多了,风险自然上来了。美方自己统计,从2021年秋天到2023年秋天,他们记录了180多次中国军机对美机拦截,比前十年加起来还多。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全集中在南海和东海这些中国家门口的地儿。 拿具体例子说,2023年5月26日,美军一架RC-135侦察机在南海北部飞,进了中国军队的实弹演习区。中国歼-11战机上去拦截,逼近到很近的距离,美方说这是“不专业”,中方则强调这是正当处置,保护自家训练安全。没过几个月,10月24日,一架B-52轰炸机在南海中部巡航,又被歼-11盯上,距离拉到3米以内,美军报告称这是“前所未有”的贴近。中国这边回应,这是对非法活动的正常监视。 类似事儿还不止这些。2023年2月,美P-8A反潜机带记者在南海转,一架歼-11从上头掠过,距离150米,还无线电警告。美媒拍下来,当成“中国军事化”的证据。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飞机也掺和进来,2023年10月加拿大“旋风”直升机搜潜艇时,被中国战机近距“关照”,距离30多米,加方喊险些出事。中方说,这是未经许可的监视回应。 这些事件堆一块儿,美军自己也承认,2016年以来太平洋上中美“不安全相遇”18起,对比俄罗斯才1起。2023年更密集,美方年均数百次巡航南海东海,飞机舰艇总往中国周边凑,碰头的概率自然高。美媒炒作“强硬升级”,说中国从远距跟踪变近身伴飞,甚至放干扰弹。但话说回来,美方这些行动才是一直在挑事儿,中国军队反应快、坚决,是维护主权的正常手段。 转到美媒那边的动静,10月27日《纽约时报》发文,直指南海东海风险事件激增,没见缓和迹象。文章说,这些拦截是“危险模式”,中美间缺实时沟通,容易误判酿祸。建议特朗普借即将中美高层会晤的机会,建个常态化、持续性、实时性的军事接触体系。 文章还回溯2017年特朗普上台头一年,就有3起类似事件,那时渠道不畅,外交补救来不及。美媒承认,现存中美军事磋商多是高层谈,一线缺即时桥。拿B-52那事儿举例,美机想转西躲,中方战机跟上不让,美媒解读为“施压”。盟友也遭殃,2023年5月澳P-8巡逻机遇干扰弹,2023年6月东海美机被歼-16逼近25英尺。美媒担心,没统一机制,盟友出事儿美方得背锅。 五角大楼数据佐证,2021秋后中美拦截超180起,远超前十年。美媒虽说美巡航加剧接触,但指中国回应“不留情面”。2023年1月11日南海,中国战机高速冲美机,间距30英尺,美机偏航后还被尾随。文章强调,美机年巡数百次,南海东海成“火药桶”。无渠道,下次3米对峙谁知道咋样。所以,纽约时报急喊特朗普抓住会晤窗口,从热线到联合协议,填补空白。美媒虽忧“一步之遥”,但也见机制是解药。 2023年事件后,中方外交渠道及时澄清,强调拦截是为安全,非挑衅。这体现中国军队高效克制。展望后头,中美得深化机制,扩展到空中,设热线和联合巡航协议。特朗普如果在会晤推这事儿,能给地区添稳定。中国继续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和东盟共建和平水域。美方别总炒“威胁论”,多从互信入手,别把正常巡逻渲染对抗。只有常态接触,风险才能降最低,确保南海航行自由和各国权益。 进入2025年,事儿更紧。美媒报道显示,中国军力报告指拦截继续,美军RC-135等机型年巡南海超千架次。中国回应稳当,强调专业。11月18日,白宫称中国南海主张“越来越胁迫”,但数据也露,美方无人机如MQ-9A Reaper加强监视。特朗普上台后,中美高层互动多起来。 会后,11月2日,美防长赫格塞斯和中国防长董军在马来西亚东盟防长会议边会,同意建直接军事渠道,“去冲突去升级”。赫格塞斯发帖说,这是防南海台湾问题突发的好步子。11月22日,中美第二轮海上安全磋商,谈东海南海风险管理。这机制,正是纽约时报那文建议的延续。中国欢迎,强调互信基础。美方数据,2024财年南海自由航行4次挑战中国主张,中国海警专业处置,无大摩擦。 南海风险不是中国单方面“强硬”,而是美方搅局多。中国维护主权,底线清楚,但大门总开着合作。美媒喊“一步之遥”,其实是提醒自家别乱来。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