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宣布将停止向部分巴西产品征收的高达40%关税,主要包括牛肉、咖啡、水果等农产品。虽然特朗普本人表示,是因为两国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而做出的这一决定。但美国媒体一点面子也不给,指出这就是为了回应选民关切,降低本国食物价格的不得已之举。事实上,美国和巴西的贸易谈判目前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按照白宫的官方消息,美巴的谈判始于10月6日,现在还在进行之中,虽然有一些成果,但谈不上达到里程碑。美国在关税谈判中,还把巴西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处置扯了进去,这就明显无关贸易而是干涉内政了。所以在谈判开始前,卢拉就和特朗普隔空对呛了很久,表示对美国不会让步。如果美国还坚持把政治贸易诉求混为一谈,两国想要达成最终协议应该还需要更长的些时间。在本次关于停收关税的总统令里,特朗普对停止征收关税的措辞是“列出了一些我认为不应该被附加税率影响的条款。”措辞轻描淡写,但实际上背后是美国高通胀等因素下的多重困境。打关税战也好,热战也罢,都需要国家的基本盘稳固,国内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能崩溃。但从特朗普被迫减税来看,他显然是有一些急于解决的内部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牛肉生产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牛肉,又为什么是从巴西呢?这是因为美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牛肉消费国,而自产自销的供需平衡目前又出现了问题。近期曾有美国业内人士指出,美国的牛群规模已降至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牛肉需求却处于历史高位。这可能是持续干旱、高利率以及饲料成本飙升等多个因素叠加的后果。今年9月,美国市场上碎牛肉的平均价格为每磅6.323美元,较今年1月上涨了14%,较2024年1月上涨了26%。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更多美国人可能就吃不起牛肉了。业界其实也指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从海外进口更多牛肉来满足国内需求。数据显示,美国牛肉进口来源包括巴西和阿根廷。特朗普此前已经降低了对阿根廷牛肉的关税,但问题是这部分仅占美国供应量的2%。这就意味着要解决高价问题,要么是让国内生产商降价,要么是寻找其他大宗的平价来源。特朗普此前曾经指责美国大型肉类企业垄断,表示要对此进行打击,但从对巴西降关税的动作来看,从国外购买便宜原料的解决方案,可能比对利益集团动刀要简单不少。至于面子什么的在这时候就没那么重要了,特朗普让自己的支持者能吃得起牛肉,他们只会欢呼雀跃,而不太会去深究背后的原因。咖啡的问题也是类似。美国媒体指出,9月份美国烘焙咖啡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19%,巴西恰好是牛肉和咖啡方面的优势供应国,因此出现关税上的变动就更不意外了。按照美媒的数据,巴西是美国的主要食品进口来源国,2024年,美国从巴西进口了价值423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价值约80亿美元的食品。巴西2024年总出口量大约3370亿美元,对美国的出口占比不到13%。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能源产品、机电和药品等,大约是几百亿美元规模。从数字来看,损失一些美国市场对巴西应该并不致命,而且它也有机会找到其他买家;而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也并非无可替代。这应该就是卢拉的底气,此前他在关税问题上选择硬刚特朗普,没有做出任何让步,反而是努力拓展中国等替代市场,这是明智的策略。如今特朗普却反过来开始态度软化,可能会鼓舞其他同样在和美国打关税战的国家,让他们也更多考虑怎么利用美国的弱点和自己的强项,去博取更有利的条件。在特朗普发起的对全球各国的关税战中,目前只有中国一家是完全不惧美国讹诈。巴西算是利用了美国的内部困境,在部分领域得到网开一面,但也可以算得上是宝贵的胜利。无他,国家间博弈本来就是利用对手的弱点和漏洞,只要比对方内部问题更少就有机会赢。巴西之所以选择硬抗,也并不只是因为卢拉个人的左翼理念,而是国际贸易结构和它自己作为金砖国家主要成员的资源禀赋共同作用下的理性决策。这次特朗普对巴西的让步,暴露了其内部的虚弱性,也必然会有一定的示范效应。那些拥有一定经济体量和优势产业,领导层又更偏向于坚定维护本国经济主权的国家,未来在对美的经贸博弈中,或许还会让特朗普再做出下一次“艰难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