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22日,俄罗斯称第51集团军控红

信方温柔 2025-11-23 20:29:45

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22日,俄罗斯称第51集团军控红军城以东22座建筑,夺扎波罗热新扎波罗热、顿涅茨克兹万诺夫卡;乌克兰称打击俄军集结区,在库皮扬斯克、利曼击退多次进攻,特种部队在罗斯托夫用无人机击落米-8直升机。战术动作暗藏战略叙事权争夺。 说白了,这俩家发的战报,与其说是报战果,不如说是抢话筒。俄军说占了地盘,乌军说击退进攻,连击落一架米-8直升机都要高调官宣,本质就是在舆论场上比谁更有底气。要知道红军城早在11月9日就已被俄军控制99%城区,此次控制的22座建筑实则是红军城以东的一处居民点,这种表述细节的差异,藏着双方对战场叙事的精准拿捏。 俄军喊着控制关键区域,可乌军在库皮扬斯克压根没怂,俄方11月20日宣称已完全控制该市,乌方却在22日明确表示击退6次进攻,同一战场的信息博弈堪称激烈。普京放狠话要复刻胜利,实际战场却陷入"各说各话"的胶着,每一寸推进都伴随着舆论场上的攻防。 乌军这波无人机击落米-8堪称经典,十字准线死死锁定,从后方突袭让俄军毫无察觉。这架价值1100万英镑(约1亿人民币)的直升机坠毁在罗斯托夫州库捷尼科沃地区上空,所用无人机大概率是乌自主研发的"惩罚者"或"海狸",这是首次在敌方领空用无人机击落有人直升机,不光是装备损失,更是对俄军防空的打脸,特种部队直言"我们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战场之外的博弈更狠。美国扔出的"28点和平计划"核心条款堪称苛刻,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并设立中立缓冲区、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特朗普政府还给出11月27日的谈判截止日期,逼泽连斯基在领土尊严和美国援助间二选一 。泽连斯基被逼到绝境,一边要保国家主权,一边要留西方支持,简直是站在刀尖上选路。 俄军看似攻势凶猛,拿下的兹万诺夫卡和新扎波罗热都是战术关键节点——兹万诺夫卡能切断乌军北顿涅茨克补给线,新扎波罗热沿盖丘尔河形成9公里防线,这种"蚕食战术"虽稳步推进,却也暴露了无力速胜的尴尬。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经济已承压明显,连银行都开始抛售黄金筹措军费,长期消耗的短板逐渐凸显。 乌军也没好到哪去,兵力不足的问题摆上台面,不得不放弃部分村镇保存实力。但欧洲没掉链子,挪威宣布2026年前援乌70亿美元,分三年拨付且用途明确:45亿直接投向武器装备生产,15亿用于技术转移,10亿用于统一国防产品质量标准,还计划联合建立三条无人机生产线,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帮乌军搭建国防工业体系,德国总理直言乌克兰能指望欧洲,算是给泽连斯基撑了腰。 冬天成了战场的隐形杀手,夜间气温跌破零度,泥泞冻土让双方补给都犯难。俄军装甲车辆因柴油结冰趴窝,乌军无人机续航减半,这场仗早已不是单靠勇气就能赢的较量,后勤保障的比拼成了冬季战场的核心竞争力。 更扎心的是战火下的平民,捷尔诺波尔近期遭遇空袭,两栋住宅楼被直接命中,造成28人死亡(含3名儿童)、93人受伤,其中18名为未成年人。俄军大规模无人机持续袭击民用设施,而11月20日俄乌完成第66次遗体交换,乌方接收1000具己方阵亡人员遗体,仅向俄方移交30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全程参与协调,每一个悬殊数字的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和流离失所的民众,战争的残酷从来都落在普通人身上。 现在的局势就是三重绞杀:军事上拉锯消耗,俄军靠后勤封锁施压,乌军靠不对称作战牵制;外交上被逼选边,美国的和平计划本质是逼乌妥协;经济上捉襟见肘,俄靠变卖储备支撑,乌靠外部援助续命。乌克兰在钢丝上行走,任何一条线崩了都可能满盘皆输。 俄军的"后勤破击"和乌军的"纵深突袭",本质都是在跟时间赛跑。俄军想抢在冬季巩固防线、切断乌军补给,乌军想撑到西方援助落地、无人机产能爆发,每一处居民点的争夺都藏着生死博弈,而战场之外的叙事权争夺,早已和前线战事同等重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顿涅茨克争夺战

0 阅读:5
信方温柔

信方温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