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程评】对于当前急于赴日旅游的人来说,沈逸已经给了他们确切的名分。当然,沈逸

小杰水滴 2025-11-23 01:49:13

【天下程评】对于当前急于赴日旅游的人来说,沈逸已经给了他们确切的名分。当然,沈逸说得,我说不得,我说了,这篇短文大概率限流。但我可以说,这些不顾国家打招呼、急于赴日旅游的中国人,都有冠晓荷和大赤包的潜质。 国家近期多次通过领事渠道提醒赴日公民注意安全;东京街头却仍能看到中国游客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日本右翼团体举着标语在涉华景点附近聚集,扩音器里的嘶吼声隔着街道都能听见。 起初,我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归结为对自身安全的过度乐观——毕竟三年疫情后,人们对出境游的渴望可以理解。 直到上周看到大阪某商场外,几名右翼分子围住中国游客大喊口号,而游客手中紧握的购物袋上还印着“支持国货”的字样,这种割裂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 他们真的只是单纯追求旅游体验吗?当国家领事司用“谨慎前往”替代“暂勿前往”的措辞时,当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日本旅游性价比回升”的攻略时,某些人的选择似乎早已超越了旅行本身。 当然,不能排除少数人确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探亲、就医或学术交流,这些合理需求理应得到理解。 日本自民党近期在安保法案中强化“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这一政策刺激了国内右翼情绪升温,部分游客的扎堆出行恰好给了这些势力制造话题的机会,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来炒作“中国人无视警告”的假象。 社会层面上,这种对官方提醒的漠视本质上是个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当“说走就走的旅行”遇上“国家层面的安全预警”,真正的成熟应当是在自由与责任间找到平衡。 短期来看,这些游客可能面临的不仅是右翼分子的骚扰,还有因局势变化导致的行程受阻,上周就有中国旅行团在北海道被当地团体围堵,最终提前返程。 长期而言,每个出境公民的行为都是国家形象的缩影,你在异国街头的一次随意拍照,一句无心回应,都可能被放大成解读中国社会的样本。 冠晓荷式的投机与大赤包式的短视,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生存土壤,但历史早已证明,那些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安全之上的选择,最终只会被时代浪潮所抛弃

0 阅读:1
小杰水滴

小杰水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