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近日发表了一篇颇具震撼力的报道,如果美国真的打算派军队介入台海,那么后果将非常惨烈,因为在美军没有任何逃脱机会的情况下,必定会受到重创。 报道结合多份兵棋推演数据,指出即使美军能在最理想的局面勉强挡住对手,付出的代价也会让其实力多年难以恢复,这种胜利几乎等同于失败。 冲突引发的第一波打击,不会只发生在战场上,而会迅速波及全球经济,台海一旦开火,台湾超过七成的高端芯片供应将立刻中断,全球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会陷入停摆。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评估认为,这种冲击可能带来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依赖全球产业链的苹果、特斯拉等巨头,市值可能在短期内蒸发五百多亿美元,股市会出现连环波动。 这种经济震荡会直打美国本土。中国持有的约8000亿美元美债,如果在关键时刻大量抛售,将给已经背负35万亿美元债务的美国雪上加霜。 更直接的影响,是通货膨胀失控。台海航道中断会扰乱全球航运,美国国内物价可能飙到15%,超市货架出现大面积空缺,这样的局面不仅民众无法接受,美国政府也扛不住。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内部的反战情绪自然高涨,芝加哥一份民调显示,超过半数民众反对为台湾动武,高层政治人物的态度也不再强硬,甚至出现刻意模糊立场的现象。 盟友方面,日本和菲律宾都清楚,一旦战事爆发,它们的军事基地很容易成为首轮打击目标,立场会变得摇摆。 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从军事角度看,美军也面临巨大现实问题,现代战争讲究后勤速度,美军在西太的补给线长达7000公里,一次运输至少两到三周,而前线弹药仅够支撑一周的高强度作战,这几乎注定了补给跟不上节奏。 中国的补给距离最短仅有130公里,能快速补充兵力和物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战损舰艇可以迅速替换,美方连日常舰艇维修都得排队。 美国提出的“对抗性后勤”想法,资金、人手、部署地点的民意问题都没解决,依旧停留在纸面上。 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例如冲绳嘉手纳,过去是力量投送的核心,如今却成了固定靶子,兰德公司的推演显示,几十枚东风系列导弹就能让跑道和机库彻底瘫痪,驻扎其中的战机没机会起飞。 现在中国的导弹射程已覆盖关岛,美军传统的后方安全区已不复存在。导弹发射车部署在东南沿海复杂地形中,很难被提前发现并摧毁。 海上的航母战斗群,向来是美国军事威慑的象征,但在东风-21D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联合打击下,防空系统难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有效拦截。 推演结果表明,72小时内可能会有两艘航母被击沉或重创,这样的损失相当于几场中东战争的阵亡总和,外围还有055型驱逐舰和歼-20战机构成的封锁圈,对航母形成包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法国媒体在分析中指出,台海一旦爆发冲突,美国面临的将不仅是战场损失,更可能是全球霸权体系的动摇。到时,外界对美国的看法,正从“会不会管”变成“能不能管”,这是真正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