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诡实录》志怪文言体小说,确定在微博首发,是经过深思的。《两小儿辩日》发表后,就收到很多反馈,有褒有贬,深受感动,这是继续创作的动力。《大丰诡实录》发生的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均为虚拟,如有人对号入座,本人荣幸之至。“触动”是一种力量,也许是对“诡者”(欺诈者),最好的“褒奖”,如能当头棒喝,触及时代心疾,善莫大焉。有人说,看不懂白话文言的文字。鄙以为,互联网的“快餐文化”,会导致文化沙漠化。君不见,自上而下的文字高度趋同,“言之不预”已经被市井“你小心点”带来的“快感”所替代。君不见,“文化人”端坐高台,吠吠狂言,犹如悍妇,撒泼打滚、满嘴轻妄,已然幻化成精神麻醉剂,自我欺骗,还要众人皆晕。悲哀啊!这并非遣词造句能力的衰退,而是流量和算法之下,思想泛空后的懒惰,钱袋召唤的高级骗术。当暴戾替代了“风骨”,脊柱强直,看似挺拔,但韧性全无,易折易断。在快餐文化将一切扁平化、标签化时,《大丰诡实录》如能化作一枚麦芒,刺破虚幻,迫使读者在短暂的“看不懂”中停顿、思索——这片刻的停顿,恰是抵抗思想惰性的开始。鄙自知拽文掉书袋,此举在当下似螳臂当车,不讨喜。但,使用中国最优美的文字记录世间百态,虽知这是“不合时宜” ,但使《大丰》能于十数“快文”中,令一二人驻足凝神,心生寒意或警醒,则文字之温暖价值,已然达成。
小说还是太美化了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