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动出击打中国?日本防卫部长:对中国发出进攻威胁! 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最

律便利小店 2025-11-22 10:22:18

日本主动出击打中国?日本防卫部长:对中国发出进攻威胁! 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最近放话,直言“坐以待毙不是选项,出击才是日本的路”, 日本的动作已经不是旁观者,而是越来越像个“搅局者”。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最近那番话,说什么“坐以待毙不是选项”,听起来像是某种英雄主义的宣言,但放在现实的地缘政治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我们先说个关键背景,日本其实早在2022年就对自己的安保政策来了个大洗牌。那年年底,日本政府通过了三份重磅安保文件。 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三大文件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把“台湾有事”写进了国家战略层级,正式明确台湾局势是日本的“安全关切”。 这不是小动作,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将“区域冲突”作为对自己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来处理。再看日本怎么行动的。 一方面,防卫预算连年上涨,2025年预算比前一年又增加了不少,重点花在远程打击能力建设上,比如采购远程导弹、加强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和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联合军演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南海和台海附近。 这种节奏,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们在试图构建一个“小北约”,而日本正在从中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小泉进次郎的发言虽然听起来激进,但其实是日本整体国家战略变化的一个缩影。 他所谓的“出击”,并不是突然想要对中国动手,而是基于日本对“预防性战略”的重新定义。换句话说,日本现在不仅仅是想着“防守”。 而是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来保护自己所谓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问题是,他口中的“地区稳定”,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印太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以亚洲国家的共识为基础。 日本宪法第九条本来是限制它使用武力的根本条款,但近些年,日本通过不断“重新解释”,已经把“专守防卫”扩展到可以进行“反击”,甚至计划部署攻击型武器。 这就有点像是自己给自己开绿灯,原本是和平宪法,现在变成了“灵活宪法”。而这种灵活,恰恰是在台海、南海这些高度敏感的地区冒险。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这些举动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和当前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密切相关。美国在亚太频繁搞“小圈子”,比如“四方安全对话”、“美日澳印联防机制”。 就是想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而日本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自然要充当急先锋。小泉进次郎的发言,其实也可以看作是配合美国战略的一种“声音输出”。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而战后七十多年,它一直在用“和平国家”的形象来修复邻国关系。 但现在这种形象正在被逐步抹去,转而变成一个“正常国家”,也就是能动武、能出兵的国家。这种转变背后既有美国的鼓励,也有日本国内一部分保守势力的推动。 不过,日本这种“主动出击”的战略思路其实存在很大风险。首先,它打破了战后亚洲区域的和平共识,一旦引发误判,后果将难以收拾。 其次,日本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少民众对于军事扩张、尤其是涉及台海的动作,是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更别说,日本经济近年来并不景气,增加军费也会挤压民生和社会福利的空间。 从中国角度来看,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底线。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发展,但也清楚表明,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 日本如果执意在台海问题上越界,势必会引发中日关系的严重倒退。历史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任何国家若不顾现实、一意孤行,最终只会被历史再度教育。 所以说,小泉进次郎的那番“出击论”,听起来像是在打鸡血,实则是在玩火。日本如果真想在国际上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就应该多做有助于地区和平的事。 而不是一边喊着“安全关切”,一边往火药桶里扔火柴。毕竟,亚洲不是谁的棋盘,更不是谁可以随便出牌的竞技场。

0 阅读:262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