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半年后,立陶宛发现没有得到北京任何回应。 其国会外交委员

古今知夏 2025-11-22 09:34:11

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半年后,立陶宛发现没有得到北京任何回应。 其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称:立陶宛现在采取了其他措施。 半年前维尔纽斯国会那番张牙舞爪的表演,现在回头看只剩满地滑稽 — 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拍着桌子喊 “6 个月内中方必须给说法”,那架势仿佛自己执掌着全球秩序的开关,北京不回应就是不给天大的面子。 可六个月过去,北京的沉默比泰山还沉,不吵不闹、不辩不驳,就这么把立陶宛的 “最后通牒” 晾成了国际社交圈的笑料,这波 “无视杀” 可比任何反驳都狠,直接戳穿了它想靠挑衅刷存在感的小九九。 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最后通牒” 彻底失灵后,立陶宛憋出的 “救命招” 竟然是求欧盟盟国代办中立签证!这操作简直是把外交尊严踩在脚底下,把 “突围” 活成了 “乞讨”,说它是 “菠萝三傻” 都委屈了另外两傻,分明是欧洲外交界的 “显眼包天花板” 签证从来不是单纯的 “办手续”,那是两国关系的 “脸面”,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默契。立陶宛自己挥刀斩断直接通道,现在又厚着脸皮找别人搭桥。 别真以为欧盟盟国能为它两肋插刀,德国大众在华一年赚的钱,能顶立陶宛全国 GDP 的两倍;法国空客每卖出三架飞机,就有一架飞往中国;西班牙的橄榄油、意大利的奢侈品,中国市场直接撑起半壁江山。 这些欧盟大国心里跟明镜似的,谁会为了一个跳梁小丑,砸了自己的金饭碗?之前立陶宛哭着喊着求欧盟出台联合反华政策,结果 27 个成员国里 23 个投了反对票,欧盟理事会更是直接表态 “个别国家不能绑架整体利益”。 表面上或许会说几句 “会协调” 的场面话,暗地里早把立陶宛归为 “麻烦制造机”,躲都躲不及 — 毕竟没人傻到为了别人的政治投机,赔上自己的真金白银。 立陶宛这波作死,根本是把 “外交博弈” 玩成了 “自杀式冲锋”。自 2021 年在涉台问题上主动碰瓷中国,它就抱着 “反华换糖吃” 的幻想,以为抱住美国和北约的大腿就能横着走。 可美国的 “糖” 从来都是画在纸上的 — 去年立陶宛盼着美国增加军事部署,最后只等来 6 架临时驻扎的战机,连一毛钱的经济援助都没捞着; 今年求美国帮忙协调签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只说了句 “支持你的主权”,转头就去谈中美经贸合作,把立陶宛晾在一边。 反观它自己,2023 年对华出口直接暴跌 73%,曾经在中国超市货架上抢不到的乳制品,现在堆在仓库里过期变质;靠着对华出口活下来的琥珀加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120 多家企业破产清算,失业率飙到近十年最高,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再看看同是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人家就精明多了。爱沙尼亚虽然偶尔跟着西方喊几句口号,但从来没敢断了和中国的直接往来,2023 年对华出口的电子元件还逆势涨了 12%,赚得盆满钵满; 拉脱维亚更实在,直接选择 “闷声发大财”,在涉华问题上从不瞎掺和,一门心思做木材和农产品贸易,去年对华出口额稳中有升,农民和商人笑得合不拢嘴。 同样是小国,同样在北约框架下,人家懂得 “不惹事、多赚钱” 的生存之道,立陶宛却偏要往反华的死胡同里钻,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如今,立陶宛的旅游业因为签证问题几乎崩盘,2024 年第一季度赴立中国游客不足 1000 人,比 2019 年下降 99%,曾经热闹的景区现在门可罗雀;通胀率飙升到 11.7%,面包、牛奶价格翻倍,老百姓买菜都要精打细算,怨声载道。 可即便如此,立陶宛政客还在硬撑,仿佛只要嘴硬就能解决问题。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让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 阅读:922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