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朋友圈,为什么一开始都是街头混,最后全都混到权倾朝野? . 汉高祖刘邦去

武某人 2025-11-21 18:22:43

刘邦的朋友圈,为什么一开始都是街头混,最后全都混到权倾朝野? . 汉高祖刘邦去世那年,丞相曹参一句“守旧为安”,把权力的稳定维持了整整三年。他不改前任萧何一条法令,不动一项制度,每日只是饮酒不问政事,反倒赢得了“太平相国”的称号。 而这位相国,当年只是沛县的一名典狱长,靠着一次次冲在最前线,最终把七十多道伤疤换成了一万余户封地。这种从底层爬到权力巅峰的轨迹,是一群人——刘邦在沛县时的“狐朋狗友”。 杀狗的樊哙、养马的夏侯婴、吹丧的周勃,这些人没有读过兵书,也没受过兵营训练,却在楚汉战争中屡立战功。 一个被人称为地痞的屠夫,四次冲锋在敌城城门前;一个靠打丧曲糊口的乐工,在战阵间指挥若定;一个被打入牢狱的车夫,数次救驾于生死边缘。他们成为战将,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被刘邦信任。 这种信任,建立在一次次危难中。刘邦兵败彭城,逃至途中,夏侯婴驾车带着他一双儿女逃命,刘邦几度想把孩子推下车,夏侯婴却一次次停车将孩子抱回。等他们安然抵达丰邑,吕雉记下了夏侯婴的名字。 多年后,她赏赐给他一处宅子,名为“近我”。而在白登山被围的七天七夜,也是夏侯婴的冷静和策略,带刘邦突围成功。 至于韩信,原本只是个行将就斩的罪犯。执行死刑那日,夏侯婴在场,听韩信喊了一句:“汉王若真想得天下,怎能杀我?”他停了手,把人带去见了萧何。这一个决定,成就了大汉江山一半的版图。 后来与韩信配合作战最多的,仍是曹参,他以身试阵,每场都抢在第一线,攻下城池百余座,俘敌无数,将士称他“拼命三郎”。 可战后的曹参,却一反常态。他继任萧何为相国后不立新规、不发新政,任人唯旧,府中属吏多为寡言之辈。面对群臣质疑,甚至连汉惠帝都亲自询问缘由。 曹参答:“陛下不及高帝,我不及萧何。高帝与萧何之制,今守之无过。”简短几句,皇帝无言以对。 这帮人没有谁靠背景,也没有谁因出身高贵。他们原是街头的普通人,喝酒、吃肉、讲义气。刘邦记得谁救过他,谁陪他挨过鞭,谁在他最落魄时依旧肯把狗肉白送。 打下江山后,他按战功、按恩情,一笔一笔清算回报。从沛县出发的兄弟,一一封侯。 刘邦打天下靠的就是这样一群愿意为他拼命的老朋友,这些人不懂政治权术,却明白什么是信义。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西戈

西戈

1
2025-11-25 20:10

所以说中国不缺人才,只缺机会。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