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引领全球!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在国会发言时称,日本回来了!日本正在全球的中心,所以日本要立足于舞台中央,虽然这绝非意味着日本将独善其身,而是要在此处引领全球性的变革浪潮。 无疑,茂木敏充和日本内阁成员近期多次高调宣布“引领全球变革”的表态,显然是在配合首相高市早苗准备推动激进经济刺激计划及到处惹事的外交政策。 但殊不知类似的做法短期或许有效,包括拟推出超1.1万亿美元的财政方案、聚焦民生与产业和挑起周边事端增加借口扩大军费和扩张自卫队,但无疑长期来看这种盲目的计划不仅会最终陷入债务恶性循环,削弱日本影响力、破坏日本经济延续性、导致日本四面楚歌,还会让日本无法有序突破经济困局。 这种高调的宣言背后,是一股巨大的推力,这股力量源自日本国内长期积压的焦虑感。过去几十年,经济停滞、人口老龄化、社会活力下降,像三座大山压得日本喘不过气。 如今,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更是让普通民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源成本高企,曾经的“小确幸”似乎正在远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渴望打破现状、重拾辉煌的民意开始涌动,而高市早苗及其内阁正是敏锐地捕捉并利用了这种情绪。 他们描绘的蓝图听起来确实诱人:政府拿出真金白银,一方面补贴民生,扶持关键产业,让民众的钱包鼓起来;另一方面,则将资金大量投入国防,声称要保卫国家利益,让日本在国际上“腰杆硬起来”。 这份超过1.1万亿美元的财政方案,数字本身就足以震撼全球。这笔钱如果真能落到实处,短期内无疑会给日本经济打上一剂强心针。企业可能会获得新的投资,一些基础建设项目也能上马,就业市场或许会迎来一波小高潮。 然而,这笔钱从何而来?日本的公共债务规模早已是其GDP的两倍多,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继续大规模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就像一个家庭,本身已经负债累累,为了维持表面的光鲜,又办了十几张信用卡来透支消费。短期看,生活品质似乎没有下降,但债务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直到有一天彻底压垮整个家庭的经济。日本经济的延续性,正面临这种被透支的风险。 更值得玩味的是,经济刺激计划与外交军事政策的捆绑。所谓的“聚焦民生与产业”,其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国防领域。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防卫预算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目标直指GDP的2%。 这笔钱被用来购买远程导弹、发展攻击性力量,并与美国深化军事合作,甚至试图在亚太地区构建更广泛的军事网络。这种“左手发钱,右手买枪”的模式,表面上是为了“引领变革”,实际上却是在激化地区矛盾。 当日本的自卫队舰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周边敏感海域,当政客们不断发表强硬言论时,它非但没有赢得尊重,反而可能加剧邻国的警惕与反感,最终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种策略的危险性在于,它用一种短期的、外向的激进,来掩盖长期的、内向的结构性问题。与其说这是在“引领全球变革”,不如说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外部环境会给日本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这些激进政策带来的后果。 但国际政治的棋局瞬息万变,经济的规律更是铁面无私。当债务的利息支出开始挤占民生、教育、科研等关键领域的预算时,当周边国家因为日本的强硬姿态而采取反制措施,导致贸易环境恶化时,日本今天所描绘的“舞台中央”之梦,很可能就会变成“四面楚歌”的现实。 历史的经验一再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依靠的不是虚张声势的口号和寅吃卯粮的刺激,而是扎实的社会结构、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与邻为善的智慧。 日本现在选择的这条路,究竟是通往复兴的康庄大道,还是一条充满未知风险的捷径?这盘棋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神经。对于日本的未来,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