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这种闹腾不是积极争取的热情,而是做事缺乏章法的鲁莽、规划流于表面的敷衍,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摇摆不定的浮躁,这些特质藏在每一次被拒的细节里。 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就联手巴西、德国、日本组成G4集团推动安理会改革,可这套组合拳打得实在缺乏章法。明明知道日本的历史问题是国际社会的敏感点,却非要把这个“拖油瓶”绑在身边,我们作为五常之一自然不会松口。 而印度一边强调自己人口世界第一、经济增速快,一边却连区域邻里关系都搞不定,巴基斯坦作为宿敌每次都在联合国大会上唱反调,指责印度入常会破坏南亚稳定。 虽说印度派出的维和人员超过27万,数据亮眼,但在实际政治博弈中却显得手足无措,一会儿坚持新成员必须有否决权,一会儿又妥协说可以先不带否决权入场,这种摇摆不定让西方国家也心存顾虑。 美国表面上喊着支持印度入常,私底下却担心这个“刺头”不完全听话,毕竟印度既买俄罗斯石油,又不愿彻底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这种战略自主的姿态虽然没错,但在五常扩容这种需要精准协调的大事上,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与此同时,印度的深奥计划也不是很顺利,虽然目前已经在申请2036年奥运会了,但目前展现出来的底气不太足,倒是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把“规划流于表面”的毛病暴露得淋漓尽致。 印度当时为了办赛搞了一堆大型工程,结果场馆建设严重延误,运动员村甚至出现马桶堵塞、电线裸露的尴尬情况,腐败丑闻更是满天飞,预算超支达到最初计划的18倍。 这也难怪国际奥委会对印度敬而远之,毕竟奥运会比英联邦运动会复杂得多,看看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就知道,印度在148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排名中仅列第85位,这种基建水平和管理能力,就算提交申奥申请想要通过不展现点实力恐怕是很难啊。 印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被拒同样不冤,APEC讲究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可印度偏偏抱着贸易保护主义不放。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印度的平均关税税率长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非关税壁垒更是层出不穷。 这种政策取向与APEC的核心理念格格不入,更何况印度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想加入这个协定,一会儿又退出那个框架,缺乏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们显然不希望引入这样一个“不定时炸弹”,破坏区域经济合作的节奏。 如今印度还在为2028 - 2029年的联合国非永久席位竞选,这已经是第九次了,非永久席位没否决权,只能在上面发发声音。从五常到申奥再到APEC,印度每次都把目标定得很高,却总是在细节上掉链子,要么是联盟策略失当,要么是国内管理混乱,要么是政策反复无常。 这种“心比天高,手比脚笨”的闹腾劲儿,恐怕还得让它在国际舞台上多碰几次壁才能真正明白,光有雄心壮志远远不够,踏实做事、靠谱做人,才是被国际社会接纳的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