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蒋介石视察安徽大学,结果校长居然不安排列队迎接,气得蒋介石直骂人,谁知道这个校长反身就一脚踹出去。 这一脚没有踹到蒋介石,只是踢到了他跟前,但是蒋介石依旧脸色铁青,只抬手指向校长:“把他押下去。”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1928年,蒋介石在巩固政权期间,对各地学生运动情况极为敏感。他听闻安徽大学频繁出现政治讨论,还传来师生与地方当局冲突的消息,便决定亲自过去“整顿”。当日来到校门口,他发现校园毫无迎接阵仗,学生照常上课,连个校工都没出来站队。 蒋介石心头火气直冒,带着随从直接闯入校长办公室。面前的校长正在批改文稿,连站都没站起来,只抬眼看他一眼。蒋介石沉声问:“你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校长平静地回道:“我姓刘。” 这种态度,蒋介石自然难以忍受。他上前两步,蒋介石骂刘文典 “像土豪劣绅”,刘文典则毫不示弱地回骂蒋 “简直是新军阀”。 刘文典还直言,自己跟随孙中山革命时,蒋介石还默默无闻,他还愤怒地把脚向下一踢,这番话彻底激怒了蒋介石。 蒋介石立刻命令将刘校长拘押。刘校长没有反抗,只让人把桌上的稿纸收好,跟着军警走了。 被关押的几天里,他不吵不闹,也不求情。外界却闹开了。北大、南开、东南等校的教授纷纷联名致函南京政府,要求释放他。文化学界也在报纸上为他发声,甚至有人指出:“若此人受辱,学术界无安宁之日。” 蒋介石面对舆论压力,几经权衡,只得下令释放。刘校长出狱后依旧讲课、做研究,没有辞职,也没有避嫌。安徽大学的师生见他归来,更加对其敬重。他后来还被调往北平高等学府继续担任教职,在史学界留下重要研究成果。 刘文典,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酷爱古籍,1906年入芜湖中学,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接受新思想。青年时期,他赴日本求学,同时研读经史与西方哲学。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国办报,宣扬民主与教育改革。1914年,他跟随孙中山任秘书,后来受蔡元培邀任北大教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 他治学严谨,却性格刚烈,在学术界以敢言著称。担任安徽大学校长期间,更以“读书人不跪权势”自许,对蒋介石的政治干预极为反感。 1928年那一脚,是他行事一贯的底气——把学术和人格放在任何权力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