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报道说,财政部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喊话中国说:“我们需要对话”,的确,他冒

义气先义 2025-11-21 12:34:47

德国媒体报道说,财政部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喊话中国说:“我们需要对话”,的确,他冒着来自俄罗斯的冷空气到了北京,率领的是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一批高官,他呼吁中国为德国企业提供“更公平透明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还希望中国能“保障供应链的畅通”。 2025年11月16日到18日,拉尔斯·克林拜尔作为德国新联合政府上台后第一个部长级访华官员,从柏林飞北京,带了一堆金融界大佬,包括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金融监管局的人,还有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安联保险那些机构的头头。德国那边媒体把这次行程说得挺重头,因为中德贸易额巨大,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又超过美国成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但德国对华贸易逆差也创了纪录,达到870亿欧元左右,大家都盯着供应链和市场准入这些事儿。、 克林拜尔出发前就放话,说现在全球问题一大堆,供应链不稳、中国产能过剩这些,得跟中国直接谈才行,不能光在背后议论。他特别点出稀土出口管制、半导体限制这些,德国工业尤其是汽车业卡得慌,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儿前阵子还闹得挺大,德国车企供应链差点断。德国媒体像《商报》、《南德意志报》都报道,他这次去就是要推“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让德国金融和保险公司在华业务别老遇审批障碍,得更透明、更公平点,同时希望中国别在关键原材料上突然卡脖子,保证供应链靠谱。 11月17日那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何立峰副总理跟他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谈了六个多小时。双方最后发了联合声明,一共27项共识,核心就是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声明里写得清楚,双方都认这个对话机制重要,用来处理财金领域的战略性问题。德国那边强调公平竞争,中国这边也表态愿意认真对待德方对稀土和关键矿产的担忧,承诺找途径建立可靠进口渠道。 德国媒体报道里,克林拜尔还提了产能过剩的事儿,尤其钢铁、光伏、电动车这些领域,说这影响德国就业岗位,得找解决办法,不然欧盟会出手保护市场。他同时说,中德过去几十年贸易互补性强,德国企业投了不少技术到中国,中国供应商也嵌在德国产业链里,大家都有责任一起稳住。俄乌冲突也聊了,克林拜尔希望中国能多施压俄罗斯结束战争,因为这事儿拖累全球经济稳定。中国这边重申坚持巴黎协定,不像美国退群。 访华第二天,克林拜尔去了上海,看了德国企业在当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跟家族企业老板们见面,了解实际困难。整个行程结束,他回德国继续干副总理和财政部长,社民党主席也接着当。中德经贸联系没断,这次的财金对话算把前阵子因为外长访华推迟留下的小疙瘩给缓和了。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摆那儿,2025年前八个月对华贸易额占大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也没停,2024年就投了57亿欧元,占欧盟对华投资近一半。中国市场对德国来说还是离不开,汽车、化工、机械这些支柱产业销量三分之一靠中国。 这趟访华也暴露德国内部对华政策有点拉扯,新政府上台半年,默茨总理那边对华调门硬,说中国内外越来越强硬,但克林拜尔作为社民党人,推的还是务实对话路线。欧盟层面也在推“去风险”,但实际操作中,德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尤其稀土九成多靠中国。德国智库墨卡托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德国企业还在加码对华投资,就是因为市场大、回报高。联合声明里27项共识里,有好几条是关于金融合作、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这些领域的开放,德国保险巨头安联他们肯定乐见其成。 总的看,这次克林拜尔去北京,没搞出大冲突,也没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把渠道又通了。德国媒体说这是“破冰之旅”,把前几个月的外交小插曲给翻篇了。中德贸易顺差中国那边大,但德国出口的高端机械、汽车零部件也赚了不少,大家互相卡脖子谁都疼。后续中德高层还会继续这个财金对话机制,估计默茨总理明年也会去中国。现实就是这样,德国经济现在能源贵、竞争力下滑,对美投资多了点,但对中国市场还是得捏着鼻子认,克林拜尔回国后,德国议会还专门成立了个委员会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但短期内大转向不可能,合作还得继续。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