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他病要他命?美俄秘密闭门会谈三天,为泽连斯基备好城下之盟 战争走到这个阶段,很多人都以为乌克兰还能再撑一段时间,至少表面上看,西方还没明确放手。但是,迈阿密那场“三天闭门会谈”,像是提前拉开了帷幕的结局。没敲鼓,不代表没开打。美方带队的是特朗普亲信、现任国务卿鲁比奥和中东特使威特科夫,还有副总统万斯和库什纳。俄方则是普京信得过的德米特里耶夫。 这份方案的核心,简单说就是:乌克兰要裁军、交出重武器、默认顿巴斯地区的“特殊安排”, “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将被承认为事实上的俄罗斯领土”, 这场会谈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内容狠,更因为它的方式。美俄绕开泽连斯基,直接对话,说明乌克兰在西方眼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 美国财政部已经多次对国会施压,要求压缩对外援助开支。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要“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在这种氛围下,继续无底洞式地给乌克兰输血,已经不符合白宫的利益逻辑。 而乌克兰之所以被动到这种地步,和泽连斯基自身的困局脱不了关系,最严重的是明季奇案,涉嫌挪用超过1亿美元的军用油气采购资金,一起潜逃至以色列,留下满地烂摊子。反腐败局一查到底,扯出了能源部长和司法部长,连带着多个高层被迫下台。 丑闻发酵后,基辅街头爆发抗议,老百姓上街拉横幅,喊出“泽连斯基是骗子”的口号,甚至出现了妇女带着孩子抗议丈夫被强征入伍的画面。 这时候的乌克兰,内忧外患几乎叠加到了极限。一边是前线吃紧,军队弹尽粮绝;另一边是国内信任崩塌,政权合法性被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俄坐下来谈判,泽连斯基既没筹码,也没底气。 过去撑着乌克兰的欧洲盟友,也逐渐开始保持距离。德国和法国默不作声,欧盟虽然嘴上支持,实际援助却逐年缩水,欧洲开始怀疑泽连斯基是不是还值得继续投资。 而此时的俄罗斯,虽说也面临经济制裁和战损压力,但至少战略目标清晰。普京需要一个可以向国内交代的结果,最好还能巩固在乌东的控制权。 对他而言,这场会谈是低成本的胜利机会。而特朗普政府的算盘,不难理解。现在美国国内通胀高涨、移民问题激烈,特朗普急需把“海外负担”往外推。只要能让战争停下来,不再花钱,不影响中期选举,这笔账就算划得来。 国务卿鲁比奥在一条社交媒体动态中写道,“和平需要现实,不能总是理想主义。”这句话被媒体解读为默认计划的存在,并暗示乌克兰需要做出“艰难但必要”的让步。 如果这个框架被执行,乌克兰将面临几个硬伤:军队被削弱,难以自保;武器被控制,失去自主防卫权;顿巴斯的地位被重新定义,这套操作就像是战败国签协议,只不过外包装叫“和平共识”。 而俄罗斯则可以趁机稳住局势,固化领土,为下一轮地缘博弈打基础。乌克兰,在这场棋局中,连卒子都算不上。失去了西方的背书,内部又乱成一锅粥,泽连斯基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这类“绕开小国、直接谈判”的模式,上世纪的雅尔塔会议、二战后的波茨坦协定,都有类似的影子。当大国决定命运,小国往往只能接受现实。泽连斯基再不甘心,面对这样一份“城下之盟”,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战争不一定以胜负收场,更可能是以妥协告终。但如果妥协是建立在牺牲弱国利益的基础上,那就不是政治智慧,而是利益交换。乌克兰这局棋,已经走到了棋盘边缘,下一步,不是泽连斯基说了算。 参考资料: 环球网: 美媒:特朗普批准结束俄乌冲突的新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