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在泰国国王访华之后,泰国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中泰关系甚至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从国王哇集拉隆功11月13日至17日的访华细节里,就能看出泰国早把算盘打得明明白白。 泰国国王十年不出国,为啥偏偏把首访大国的机会给了中国?毕竟哇集拉隆功上位后,除了邻近的不丹,就没踏出过东南亚半步。 这次不仅带着王后全程随访,还专门扎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人形机器人中心,不是走个过场拍拍照,而是拿着技术手册跟工程师问细节。 王室事务处事后直接把这次访问定义成“友谊的最高象征”,这种级别的评价,连常年给泰国提供军售的美国都没享受过。 先说说泰国这波操作里最硬核的部分,不是经贸协议,而是安全上的实打实配合。 大家都知道泰缅边境的妙瓦底是电诈重灾区,去年2月泰国就跟着中国、缅甸搞了联合打击,直接切断了边境5个点位的电、网和燃油供应。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卫星图看得清清楚楚,断供后妙瓦底那些电诈园区的夜间亮度暴跌,寰亚国际园区亮度降了92.20%,金紫檀园区更是降了89.73%,不少园区直接黑灯瞎火。 阿努廷在这次内阁会议上特意提了跨境执法协作,要知道这种动真格的安全合作,比十次联合军演都更能体现互信。 有人说泰国是看中国市场大才主动靠拢,这话只对了一半。 咱们掰扯掰扯泰国的经济算盘,过去中泰合作确实靠大米、橡胶这些农产品撑着,2024年泰国对华大米出口120万吨,占了中国进口总量的35%。 但现在不一样了,泰中合作博览会上签约的三十多对企业,全是清洁能源、数字平台这种硬核领域。 就说中国电动车产业链落地后,泰国今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直接暴涨180%,曼谷周边建了六个配套零部件工厂,本地工人月薪比之前在汽车厂高了三成。 这种从“卖原料”到“造产品”的转变,才是泰国最想要的。 咱们再看看周边国家的反应,就能明白泰国的精明,菲律宾一边拿着中国的基建贷款,一边跟着美国搞南海联合巡航,结果去年对华香蕉出口因为检疫问题卡了三个月。 越南一会儿要跟中国搞产业链合作,一会儿又跑去跟美国签数字贸易协议,到头来新能源项目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拖了半年。 再看泰国,在电动车、数字经济这些核心领域死死抱住中国,美日抛来的基础设施贷款也接,但只用来修普通公路和港口,绝不跟核心产业绑定。 这种“捡西瓜不丢芝麻”的玩法,比盲目站队高明多了。 而且泰国这波转向早有铺垫,不是拍脑袋决定,就在国王访华前6天,11月11日厦门开了第十四届中泰战略研讨会,近百名专家把合作方案都捋顺了。 泰国国家研究院当场就提出要共建科技创新走廊,连跨境数字支付平台的技术标准都谈妥了。 这种“智库先铺路、高层再定调、政府最后落地”的流程,比很多国家“头痛医头”的外交策略稳多了。 中泰铁路的进度也能说明问题,虽然截至2024年11月整体进度才38%,比原计划慢了点,但泰国这次是真着急了。 阿努廷在会议上专门要求交通部每周跟中国铁路总公司对接,还放话要简化施工审批流程。为啥这么急? 因为这条铁路一旦通车,泰国的榴莲从曼谷运到昆明只要3天,成本能降40%,去年因为运输慢烂在港口的200吨山竹,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种能落到民生实处的合作,比空喊“战略合作”的口号管用百倍。 咱们再聊聊普通人能感受到的变化,曼谷唐人街现在90%的商铺都挂着中文标识,连卖冬阴功汤的小摊都贴了微信支付的二维码。 2025年1到10月中国赴泰游客有890万人次,占了泰国入境游客的32%,这些游客不光是来旅游的,不少人带着小订单找本地厂商合作。 清迈的手工艺品作坊老板说,现在一半的订单来自中国电商平台,以前要通过中间商赚差价,现在直接直播带货,利润翻了一倍还多。 周边东盟国家其实都在盯着泰国,马来西亚已经主动找中国谈电动车零部件供应,老挝也借着中老铁路的便利,把木材和咖啡豆通过泰国转运到中国。 泰国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借着澜湄合作机制天天给其他东盟国家牵线,明摆着要当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中间人”。 泰国这波操作与其说是“转向”,不如说是选了条最务实的路。 毕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能实打实拿到技术、赚到钱的合作,才是最靠谱的。 信息:泰国国王访华返国后,泰国总理下令全面深化与中国合作 11月18日10时25分,济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