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今天(北京时间11月21日)表示:“有些看似是我们的朋友的国家

史鉴奇谈 2025-11-21 11:12:07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今天(北京时间11月21日)表示:“有些看似是我们的朋友的国家,在战争时期并没有帮助我们。”   毕竟伊朗当前面临的困局,更多是自身一系列决策失误叠加治理漏洞造成的结果,而非外部盟友的“不仗义”。   先说说伊朗国内的安全状况,以色列情报机构的渗透早已不是秘密,从核设施周边的安保漏洞到关键人物的出行防护,多处环节都暴露出治理层面的严重不足。   去年伊朗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遇刺事件,刺客在光天化日之下完成袭击并全身而退,事后调查显示其使用的武器和逃跑路线都经过精密策划,这说明敌人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伊朗核心安全圈。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年初伊朗东南部发生的多起爆炸事件,有证据表明与以色列支持的武装组织有关,而这些组织能在伊朗境内长期活动,本身就反映出伊朗安全部门的监管存在明显短板。   面对这样的局面,伊朗政府本应深刻反思自身在情报搜集、反恐协作、基层防控等方面的问题,而非简单将责任归咎于“朋友未帮忙”。   再看伊朗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态度转变,这一决策堪称战略层面的重大失误。叙利亚作为伊朗在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不仅是抵御以色列扩张的前沿阵地,更是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等盟友联动的关键纽带。   此前伊朗曾长期向叙利亚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帮助阿萨德政权稳住局势,但近年来却逐渐减少援助力度,甚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这种短视之举直接导致叙利亚政府对伊朗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也让其他中东盟友看到伊朗在关键时刻的“退缩”。去年叙利亚与俄罗斯签署的长期合作协议中,明显加强了与俄方的军事协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伊朗战略收缩的回应。   要知道,盟友之间的信任建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定的支持,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摇摆,让俄罗斯等合作伙伴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伊朗的合作深度,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信任裂痕,责任显然不在俄方。   从地区格局来看,伊朗近年来的外交策略也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一方面希望联合俄罗斯、中国等国对抗西方制裁,另一方面又在一些区域问题上与盟友保持距离,这种左右摇摆的姿态很难赢得真正的战略伙伴。   就拿去年的也门局势来说,伊朗虽然表态支持胡塞武装,但实际援助却远不如预期,导致胡塞武装在与沙特联军的对抗中陷入被动,这也让其他依赖伊朗支持的势力感到不安。   反观俄罗斯,在伊朗面临西方极限施压时,依然保持着能源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去年双方达成的石油换商品协议,为伊朗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   可伊朗在需要展现盟友担当的时候,却屡屡让人失望,这样的表现实在难以让合作伙伴放下顾虑全力相助。   佩泽什基安抱怨“朋友未帮忙”,却忽视了盟友关系的本质是相互扶持而非单方面索取。伊朗当前的经济困境,固然有西方制裁的因素,但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伊朗过度依赖石油出口,制造业和农业发展滞后,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极弱。去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时,伊朗未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反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让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陡增。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本应加强与盟友的经济合作,借鉴俄罗斯应对制裁的经验,可实际行动却跟不上口号,甚至在一些合作项目上因为内部官僚主义导致进展缓慢。   比如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中的多个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就因为伊朗方面审批流程繁琐、政策连续性不足而一再拖延,这显然不是“朋友不帮忙”的问题,而是伊朗自身治理效率的短板。   从安全治理到外交策略,从经济政策到盟友协作,伊朗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源都在于自身的决策失误和治理漏洞。佩泽什基安将责任推给“朋友”,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损害伊朗的国际信誉。   要想赢得真正的盟友支持,伊朗首先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国内治理能力,在地区事务中展现出更坚定的战略担当。只有当伊朗自身成为一个可靠、稳定的合作伙伴时,才能指望在困难时刻获得盟友的倾力相助。   毕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支持,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相互的信任。佩泽什基安与其抱怨他人,不如静下心来反思如何让伊朗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东局势复杂多变,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西方的制裁压力持续存在,伊朗正处于关键的战略十字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关重要,而团结的前提是自身先做到言行一致、担当尽责。只有伊朗切实改善自身治理,坚定维护盟友利益,才能真正构建起稳固的战略同盟,摆脱当前的孤立困境。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