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玩游戏被陌生女子强吻?真相是“老婆演的”:流量疯魔到什么地步了? 你以为是“公共场所安全危机”,没想到是夫妻二人的“流量剧本”——视频里,男子对着镜头委屈吐槽“被陌生人强吻不敢报警”,评论区网友气得骂“治安太差”,可镜头外,“强吻者”摘了帽子,是他结婚3年的老婆。 11月19日,这条“男子店内遭陌生女子强吻”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炸了锅:画面里,穿黄外套的“陌生人”猛地凑近玩LOL的男子,对着脸亲了一口,男子愣在原地,配文还煞有介事地提醒“在店里也要保护好自己”。有网友立刻@当地警方,还有人分享自己“类似遭遇”,结果24小时后,曲靖警方的通报直接“拆台”:这是店主任某某和妻子自导自演的摆拍,目的是“搞点娱乐,博取眼球”。 法律人士的解读,给“流量剧本”敲了警钟。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明确:这种编造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任某某被行拘8日,正是这个条款的直接适用。而数据更扎心:2025年以来,全国因“摆拍博流量”被处罚的案例已超300起,其中“编造安全事件”的占比高达42%,这些剧本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会放大公众的焦虑情绪。 更荒谬的是,这场“闹剧”本有多处“破绽”: • 逻辑矛盾:被陌生人强吻后,正常反应是报警或躲避,而男子却对着镜头清晰描述细节; • 行为刻意:“强吻者”全程戴着帽子遮挡面部,动作僵硬,更像“配合演戏”而非突发行为; • 动机可疑:视频发布者是店铺经营者,内容火了后,其账号主页立刻挂上了店铺地址。 但这些破绽,都被“猎奇情绪”盖了过去,连部分媒体都没核实就直接转发。 刷到“猎奇视频”,记住这3个“辨假步骤”: 1. 查“逻辑合理性”:遇到“反常事件”,先想“正常人会这么做吗”(比如被强吻不报警、危险发生时先拍视频); 2. 看“账号动机”:若发布者是商家或博主,留意内容是否在引流(比如挂店铺、涨粉后接广告); 3. 等“官方通报”:涉及安全、违法的事件,优先看警方、媒体的核实信息,别急着跟风评论。 现在打开你的短视频首页,那些“离谱事件”里,藏着多少没被拆穿的“流量剧本”? 如果刷到类似“被陌生人骚扰”的视频,你会先质疑还是直接共情?
山西摔狗反杀案中的邻居,最开始是不愿意把自己家监控录像拿出来的,因为他们认为,这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