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速公路不用水泥,而用沥青?一位55岁的包工头表示,80%的人不知道,一吨水泥的价格是沥青的十分之一,选择用沥青铺路不是因为贵的好,而是因为这些。 如果只看造价,修路是亏本买卖,光为了省钱,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可我国高速公路九成以上还是选了沥青,这背后其实有一套精算思路。 司机最直观感受的是路面的软硬差别,轮子一旦滚上水泥路,会发出有节奏的“咯噔”声,这是因为水泥板硬,为了防止热胀冷缩把路挤裂,每隔一段要切一道伸缩缝,噪音大,长途开车容易疲劳。 相较而言,车轮碾压沥青路面时,会像弹簧一样有一丝弹性,有效缓解震动,奔跑在沥青路上,声音比水泥路面低十几分贝,对于耳朵与身体而言,更加有好处。 雨天差异更明显,水泥路湿了特别滑,摩擦系数只有0.4左右,高速遇急转弯容易打滑,沥青表面有微小孔隙,轮胎抓地牢,雨水能渗走,干得快,抓地稳。 修路不仅看材料,还要考虑后期维护。沥青虽然贵,但坏了修起来很快,比如国道G228线,六千平方米烂路用沥青再生技术,仅9天就修好并恢复通车。 而水泥路坏了,需要先砸碎、清运、重新浇筑,还要养护半个月以上,封路对现代物流影响更大,经济损失比材料费高很多,沥青路只要切开坏的地方,压路机推几遍,天亮就能通车,不耽误早高峰。 不过水泥也不是完全不用,收费站下几乎全是水泥,因为车辆频繁刹车起步,压力大,沥青遇高温容易产生车辙或鼓包,还可能有刺激性气味,影响工作人员。 水泥硬度高,耐压耐用,能保持二十年不出问题,美国高速三成水泥路,也是历史原因,当年大萧条时期水泥产能过剩,加上建设资金来源有限,用水泥更省钱。 我国在“村村通”时期铺水泥,高速主干道改用沥青,其实是不同阶段的最优选择。 修路从来不是单纯选便宜或耐用,而是在效率、安全和成本之间权衡,早期大面积水泥板路,后来沥青普及,现在根据路段特性混合使用,每次材料选择都体现出技术和管理进步。 综上来看公路上的沥青路面,虽然贵十倍,但带来的稳定、安全和快速维修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优势。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