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五点,特斯拉股东大会结束了。结果出来了,马斯克那个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通过了。 对,你没听错。1万亿美元。不是人民币,是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相当于你每天中500万彩票,要连续中1940年。这数字大得让人头晕。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股东们为什么心甘情愿给马斯克这么多钱? 这事儿,得从特斯拉现在的处境说起。 特斯拉现在不太好过。 你看今年的销量数据,增速明显放缓了。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紧追不舍,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特斯拉的股价从2021年的高点跌了不少,股东们开始着急了。 更重要的是,马斯克最近有点“分心”。他花在SpaceX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还搞了个xAI公司,又要管社交平台X(原来的推特)。特斯拉的股东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你看,这个薪酬方案通过的时机很微妙。表面上是给钱,实际上是拴住马斯克的心。 那这1万亿美元怎么给? 不是直接给现金。这个薪酬方案设计得很巧妙,全部和特斯拉的市值挂钩。马斯克要想拿到这笔钱,必须完成一系列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比如说,他要把特斯拉的市值从现在不到7000亿美元,做到1.5万亿美元,然后是2.5万亿美元,最后要做到3万亿美元。每一步都设置了收入目标和利润目标,少一个子儿都拿不到钱。 说白了,这就是个对赌协议。你马斯克要是真能把特斯拉带到那个高度,这钱你该拿。要是做不到,一分钱也别想多拿。 股东们这笔账算得很清楚:要是马斯克真能做到,公司值3万亿美元,那分他1万亿算什么?剩下的2万亿还是大家的。要是做不到,一分钱不用出。 但问题没那么简单。 你想啊,1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都高。芬兰2023年的GDP才2800亿美元,葡萄牙才2550亿美元。马斯克一个人,要拿三个葡萄牙的钱。 这合理吗?支持的人说,该给。看看马斯克过去的表现:他之前那个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当时也有人反对。结果呢?他让特斯拉的市值涨了十几倍。 反对的人担心,这会让马斯克权力太大。他现在已经是世界首富了,再给他1万亿美元,他会不会更不专注?而且这笔钱从哪里来?最终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什么非马斯克不可? 特斯拉离了马斯克,真的就不行了吗?从过去的经验看,好像确实如此。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灵魂。他的决策,他的眼光,甚至他的疯狂,都是特斯拉最重要的资产。 你看他过去做的那些看似疯狂的决定:自建超级工厂、全栈自研自动驾驶技术、押注一体化压铸……当时被人笑话,现在都成了业界学习的榜样。 股东们这次投票,本质上是在说:我们相信你能再次创造奇迹。 但奇迹那么好创造吗? 特斯拉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复杂。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大家都在亏钱卖车。自动驾驶说了这么多年,真正大规模落地还差得远。人形机器人、储能业务,这些都还在投入期。 马斯克要想拿到这1万亿美元,得在接下来几年里,把特斯拉的市值再翻四倍多。这意味着他要在现有业务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 有人猜测,他可能要全力推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特斯拉已经宣布,今年8月8日要发布Robotaxi产品。也有人觉得,他可能要加速推进售价2.5万美元的Model 2,抢占大众市场。 但不管走哪条路,都不好走。 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特斯拉一家公司。 想想看,如果马斯克真拿到了这1万亿美元,他会干什么?他可能会投入更多的钱去搞太空探索,去研究人工智能,甚至去实现他那个移民火星的梦想。 但这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一个人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真的好吗?这会不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这些钱如果分散在更多人手里,能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还有,这个先例一开,其他公司的CEO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也要求天价薪酬?这会不会带坏整个行业的风气? 说实话,我觉得这事成不了。 不是不相信马斯克的能力,而是这个目标实在太疯狂了。3万亿美元的市值,意味着特斯拉要比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苹果还大一半。苹果花了四十多年才做到现在的规模,特斯拉要在更短的时间内超越它,难度太大了。 但话说回来,当初谁又能想到马斯克能把特斯拉从濒临破产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呢? 所以,这次股东大会通过的不仅仅是一个薪酬方案,更是一次豪赌。股东们赌的是马斯克还能继续创造奇迹,赌的是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的未来,赌的是特斯拉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赢了,大家一起狂欢。输了,反正也不用真给钱。 至于我们这些旁观者,就当是看一场现实版的科幻大片吧。只不过这个片子的结局,可能要等很多年才知道。 你觉得呢?马斯克能拿到这1万亿美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