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有分歧的,但只有一个是中美都一致的。就是如果中美无法避免要一决高下时,我相信中美都会不约而同的把战场设置在日本上。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早已把日本打造成了天然的前沿阵地,目前驻日美军人数约6万,军事基地遍布本州、九州、冲绳等地,其中仅冲绳就集中了七成基地,这种密集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去年10月举行的美日“利剑25”联合军演,更是集结了4.5万军事人员、40艘舰艇和370架飞机,如此大规模的演习直接暴露了美国将日本作为亚太地区军事跳板的真实意图。 对美国来说,把战场设在本土显然不现实,太平洋深处又离中国太远,很难形成有效牵制,而日本恰好处于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既能依托现有基地快速部署兵力,又能借助地理优势对中国沿海形成威慑,这种“不烧自家房子”的精明算盘,美国打得可响了。 而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后勤补给能力是考量战场选择的关键因素。青岛航母基地距离日本长崎仅970公里,这个距离意味着中国海军的舰艇编队能在短时间内抵达作战区域。 今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达到400艘左右,远超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规模,尤其是福建舰入列时,17万吨主力舰同期服役,相当于半个法国海军的吨位,这样的力量投射能力足以支撑在日本周边的高强度军事行动。 更不用说二战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让不少人对日本抱有复杂情绪,这种心理层面的因素确实会降低冲突发生时的心理负担,毕竟面对曾经的侵略者,道义上的主动性也会更强一些。 日本自身的处境更是让它成为这个“潜在战场”的不二人选。根据日美协议,2022至2026财年日本要承担约74.1亿美元的驻日美军费用,累计至今已超过8万亿日元,这种“出钱又出地”的模式本就引发民众不满。 驻日美军基地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于此,神奈川县厚木基地的噪音问题让8000名居民提起诉讼,最终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冲绳嘉手纳基地附近水体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含量更是超标32倍,这些问题早已让日本民众怨声载道。 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在美日同盟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连驻留费分摊协议都只能被动接受,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恰恰让它成为大国博弈中最容易被推到前台的角色。 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拥有41艘核潜艇,占美军核潜艇总数的近60%,但这些力量分散在广阔的亚太海域,真正能快速调动到东亚地区的并不多。 而中国海军近年来常态化穿越宫古海峡等海域,对周边海域的掌控能力不断提升,这种近距离作战的优势与美国依赖日本基地补给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说白了,把战场设在日本,美国能利用现成的军事设施减少部署成本,中国则能凭借地理优势保持后勤畅通,再加上历史因素带来的心理优势,双方看上去都有“不得不选”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