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归来的唐胜宗,等来的不是赏赐,而是朱元璋赐死诏书。唐胜宗满心不甘地说:“

武某人 2025-11-20 18:22:47

打了胜仗归来的唐胜宗,等来的不是赏赐,而是朱元璋赐死诏书。唐胜宗满心不甘地说:“我究竟犯了什么弥天大罪,竟要落得如此下场?” 此时他刚从贵州平乱归来。此前几年,唐胜宗被派往各边要地,西北、东北、岭南,频繁调动,功劳不小,可唯独从未回过南京。 唐胜宗仍记得自己被贬的那天。那是洪武十三年,他因为“擅调驿马”被削爵。当年辽东局势紧急,他派人骑驿马将情报送往京城,没想到被弹劾,说是“僭越制度”。他心中不服,但表面依旧恭顺。他本想低头忍过这劫,哪知这只是试探。 唐胜宗的命运拐点,其实早在洪武七年就已显现。那年太子朱标去凤阳祭祖,他被选为护卫总将。祭祀途中他处处小心,为太子安排食宿行止无一疏漏,回来还受到了太子的称赞。但也正因如此,朱元璋便开始有所顾虑:这个老将军影响太子太深了。 再往前,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唐胜宗封为延安侯,得丹书铁券,俸禄千五百石。他知道这份荣耀是朱元璋亲手给的,却未曾想到,也是这份“封爵”成了他逃不开的枷锁。 “功高震主”这个词,他不是不懂。胡惟庸案发那年,他就已察觉风向不对。自那以后,他不再在军中露锋芒。驻守辽东时,他甚至主动上交兵权,向朝廷示弱,可他还是逃不过朱元璋的疑心。 这次贵州平乱,他奉诏出征,前线艰苦,叛乱军固守山林,他耗时数月才平定全境。原以为胜利归来,能再立一功,哪知等来的却是“与胡惟庸暗通”的罪名。 他与胡惟庸一无往来。那时胡在南京,而他在遥远的东北,两人连面都没见过。朝廷给出的“证据”是陆仲亨家奴的一纸供词,说他早年与胡惟庸有书信往来。他看完那封供词时,气得直拍桌子:“信在哪里?证人在哪里?”可没人回答。此时的朱元璋,只需要理由。 从十八岁投军,到四十多年间征战四方,他几乎未曾享过一日安稳。安庆、常州、归德、辽东、贵州……他记不清立了多少战功,只记得朱元璋多次对他当面夸奖:“有唐胜宗,则朕无忧。” 可现在,他跪在地上,接过赐死诏书时,只有满腹疑问。 “为何?到底为何?” 诏书落地,唐胜宗仰头长叹。身边的亲随劝他求饶,可他挥手拒绝。朱元璋让他死,不会因为几句求情而改变。 “人主深忌功臣。”他低声说。 这句话,是他留给后世的唯一总结。 多年后,《明史》写下:“唐胜宗,以功死于非命。”这一笔,短短数字,却道尽一位功臣的悲凉。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小风

小风

2
2025-11-20 19:07

老朱的确是千古一帝,但是杀孽太重!

小风

小风

1
2025-11-20 19:07

老朱杀孽太重了!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